毗陵郡
西晋太康二年(281)罢毗陵典农校尉置。治丹徒县(今江苏镇江市东南丹徒镇)。辖境相当今江苏镇江、常州、无锡、丹阳、丹徒、武进、江阴等市、县地。后移治毗陵县(今常州市)。永嘉五年(311)因避东海王越世子毗讳改为晋陵郡。隋大业初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常州为毗陵郡。
西晋太康二年(281)罢毗陵典农校尉置。治丹徒县(今江苏镇江市东南丹徒镇)。辖境相当今江苏镇江、常州、无锡、丹阳、丹徒、武进、江阴等市、县地。后移治毗陵县(今常州市)。永嘉五年(311)因避东海王越世子毗讳改为晋陵郡。隋大业初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常州为毗陵郡。
官名。满语音译,即右参议。
?—1262又作阔阔歹。蒙古兀良合部人。兀良合台次子。世祖即位,代领父军,任都元帅。中统三年(1262),与宗王合必赤领各路军讨李璮。七月,李璮乱平。九月,死于军中。
摩崖石刻。明正德三年(1508),广西永通万国总督陈金慑于大藤峡瑶民义军的威力,被迫与起义军签订通航条约。规定:凡官民船只过峡,需向义军纳税,方允许通航,于是更名为永通峡。武宗命《敕赐永通峡》刻石为碑
即“祖甲”。
官名。东汉末置,掌有关军旅事务。兴平元年(194)赵韪为益州帐下司马。西晋太尉贾充统军伐吴时,置二十人。
①秦置。治今浙江鄞县东。因位于鄮山之北,故名。属会稽郡。隋开皇九年(589)平陈,废入句章县。②唐武德八年(625)废鄞州于句章故城置,在今鄞县南。属越州。开元二十六年(738)于县置明州。大历六年(
?—316西晋敦煌(治今甘肃郭煌西)人,字巨秀。索靖子。举秀才,除郎中,迁长安令。永兴元年(304),以成都王颖挟持惠帝南奔洛阳,乃受河间王顒之命与冯翊太守张方迎帝,拜鹰扬将军。为南阳王模从事中郎,破
北宋乾德三年(965)改通州置。治通川县(今达川市)。辖境相当今四川达川、达县、宣汉、开江、万源及重庆城口等市、县地。属夔州路。明洪武九年(1376)废通川县入州,又降州为县。正德九年(1514)复升
家畜统称。中国古代谓牛、马、羊、豕、鸡、狗为“六畜”。《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六畜、五牲、三牺以奉五味。”《管子·牧民》:“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中国是世界上驯养猪最早国家之一,其他五
西夏党项人。皇族。应天四年(1209),蒙古军攻中兴府外卫,奉襄宗安全命率兵守克夷门。相持两月,后因防备渐弛,被俘。襄宗纳女请和,遂被释还。乾定三年(1226),蒙古军再攻河西,连破西夏城池,奉末主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