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折漕粮
清代漕粮折征之一种。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应征漕粮中有三十六万余石永折征银,每石折征银五钱至八钱不等。其价银统归地丁银报解户部。
清代漕粮折征之一种。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应征漕粮中有三十六万余石永折征银,每石折征银五钱至八钱不等。其价银统归地丁银报解户部。
书名。清末阎镇珩撰。二百卷。成书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阎氏字季蓉,湖南石门人。光绪十四年客于浙幕时,以秦蕙田《五礼通考》所叙五礼仅六典之一端,遂因其例推而广之,历十三年成书。分设官、爵命、禄制、
唐代礼部员外郎的别称。
清雍正三年(1725)改天津卫为直隶州,九年升为府。治天津县(今市)。辖境相当今天津市与所辖静海,河北青县、沧州、南皮以东诸县、市及山东庆云县。1913年废。地当海河水系要津,为海陆交通总会、南粮北运
即“泾阳君”。
明洪武七年(1374)降沔州置。属汉中府,治今陕西勉县西老城。1935年移治今勉县。1964年改今名。
升(昇)五代南唐烈祖李昪年号(937—943)。凡七年。
?—777唐华阴(今属陕西)人,字公权。少孤贫喜学。天宝进士,又举制科,超授左拾遗。肃宗立,累迁中书舍人。代宗朝为礼部侍郎,上疏请废进士科,不果。迁吏部侍郎,铨选公允。时元载秉政,忌其望高,奏为国子祭
元饶州路(治今江西波阳)人,字协贞。徙居常熟(今属江苏)。至正间,任江浙省掾,与曲家贾仲明交。官至尚书。工曲,有杂剧《斑竹记》、《仁宗认母》、《桃源洞》三种,均佚;南戏《父子梦栾城驿》一种,亦佚。有曲
秦汉时指占田数量和宅第规模超过应得标准的行为。秦汉时,封建国家为维护封建等级秩序,对官僚贵族及豪富吏民田宅数量规模均有规定,秦自商鞅变法时即“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史记·
官名。亦称建康狱正。南朝梁、陈置,属建康令。职掌与廷尉正略同,为高级审判官。《梁书·孔休源传》:“迁建康狱正,及辨讼折狱,时罕冤人。”梁四班,陈七品。参见“建康三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