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通志
书名。有明嘉靖四年(1525)林庭㭿纂修本,清康熙二十二年(1682)于成龙纂修本等。其中以清谢旻等监修本较常见。共一百六十二卷。雍正间成书。依据康熙时白潢所修《西江志》旧本加以厘订。广搜博访,订舛正伪,文简事核,厘然有序,于地方志中号为善本。有光绪七年(1881)刊本。
书名。有明嘉靖四年(1525)林庭㭿纂修本,清康熙二十二年(1682)于成龙纂修本等。其中以清谢旻等监修本较常见。共一百六十二卷。雍正间成书。依据康熙时白潢所修《西江志》旧本加以厘订。广搜博访,订舛正伪,文简事核,厘然有序,于地方志中号为善本。有光绪七年(1881)刊本。
?—56东汉初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南)人,字君迁。少为县吏。新莽败亡后,从刘秀定河北。及刘秀称帝,任护军都尉。迁扬武将军,率兵破斩李宪,平定江淮地。建武七年(31)封平舒侯。从征隗嚣,平武都。后出屯常
书名。清吴仪洛撰。十八卷。初刊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该书系考订补充汪昂《本草备要》而成。首论药性总义,次分药物为草、木、果、菜等十四部,载药七百二十种,五十二类。部类名称多与《本草纲目》同。唯编
官署名。北宋置,属光禄寺。掌供应御厨乳饼酥酪。本有南北二院,景德二年(1005)合而为一,以骐骥院监官副职兼充乳酪院监官。
又称“赫色尔石窟”。在今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凿建于木札特河河谷北岸的悬崖上。为中国著名石窟。约始凿于东汉末年,多数系十六国时期至唐代之遗存。现存洞窟二百三十六个,其中七十四个窟形较完整,保留壁画也
?—1563明福建泉州人,一说广东惠来人。嘉靖时组织海上武装抗明,败退鸡笼山(今台湾基隆)。不久率船队经吕宋(今菲律宾)至浡泥(今泰国南部的北大年)定居,称其地为道乾港。后试验火炮时不慎被炸死。
官名。春秋时卫国置。或说为家宰。《左传·隐公四年》:“卫人使右宰丑莅杀州吁于濮。”杨伯峻注:“右宰,卫国官名,襄十四年传有右宰穀。古卿大夫有家臣,家臣之长曰宰。”
即“钦定皇舆西域图志”。
关隘名。(1)又名白杨口。即今北京市昌平县西白羊城。地当南北交通要冲,明代为守御重地。《明通鉴》:嘉靖二十九年(1550),俺答“以白羊口道狭,恐我军邀击,乃取昌平东北古北口旧路出”,即此。(2)又名
周代散布在今安徽庐江、舒城一带的偃姓诸小国,计有舒庸、舒蓼、舒鸠、舒龙、舒鲍、舒龚等国,后多为楚所并。
契丹语,稍瓦即海东青鹰鹘,石烈为契丹氏族称谓。辽初,以皇族奴隶编组,在辽水以东捕捉鹰鹘飞禽,供皇族需用。圣宗时释免奴隶,改设稍瓦部,取得平民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