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私觌官

私觌官

官名。唐时,出使外国及少数民族的使臣,需送对方礼品,称私觌礼。但政府不供给费用,允许使臣卖州县官十员左右,以所得钱购礼物,故称所卖之官为私觌官。

猜你喜欢

  • 尚舍寺

    官署名。元代置,属宣徽院官制。秩正四品。掌行在帷幕帐房陈设之事,牧养骆驼,供进爱兰乳酪。至元十七年(1280)升尚舍监,秩三品。至大元年(1308)改为寺。延祐三年(1316)复降为正四品。定置太监、

  • 董履高

    ?—1908清安徽合肥人,字仰之。初在籍治团练以对抗太平军。同治元年(1862)隶李鸿章淮军至上海,历迁至守备。五年随李鸿章北上镇压捻军,转战山东、河南等地,擢副将,晋总兵。光绪五年(1879)署浔州

  • 韩昌黎

    即“韩愈”。

  • 通雅

    书名。明末清初方以智撰。五十二卷(另有卷首三卷)。系综合性博物名词汇编。初稿写于崇祯末年,顺治初避居两广后,又加增订。最早由姚文燮于康熙五年(1666)刊印,系次子方中通和学生揭暄所整理。光绪间又有重

  • 民科

    官署名。(1)明清户部诸司所属办事机构。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宣德十年(1435)隶户部十三清吏司。掌理所属省府州县地理、人物、图志、古今沿革、山川险易、土地肥瘠宽狭、户口物产多寡登耗之数。清

  • 批红

    亦称批朱。明代皇帝对章奏文书的批示。因通用硃笔,故名。后渐由宦官代行。洪武时,规定内臣不准读书识字。宣德时,立内书堂,教小内使读书,宦官渐准通文墨。凡每日章奏文书,除皇帝亲批数本外,皆由司礼监掌印、秉

  • 勘合

    旧时文书加盖印信,分成两半,当事双方各执其一,查验骑缝半印,作为凭证。明代有调军勘合等。清时为乘驿凭信。*邮符之一种。官员因差驰驿者,沿途驿站在查验勘合后予以接待,照数供应。

  • 启秀

    ?—1901清满洲正白旗人,库雅拉氏,字颖之。同治进士。累迁内阁学士。光绪五年(1879)授工部右侍郎,调盛京刑部。二十年授理藩院尚书,后充总管内务府大臣。二十四年授礼部尚书,得大学士徐桐赏识,荐充军

  • 汪兆麟

    ?—1647明安庆桐城(今属安徽)人。崇祯十四年(1641)归附张献忠,为其婿,以智谋受信任。十七年任左丞相。挑拨离间农民军内部团结。张献忠死后,被艾能奇所杀。

  • 经制使

    官名。(1)北宋宣和三年(1121),以发运使陈遘兼经制使,主管东南七路财赋,创收经制钱。南宋绍兴初罢。九年(1139),复置江、淮、荆、浙、闽、广路经制使和经制判官,掌检察中外失陷钱物,催促未到纲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