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绛州

绛州

北周武成二年(560)改东雍州置。治龙头城(今闻喜县东北),后移治柏壁城(今新绛县西南),建德六年(577),又移治玉壁城(今稷山县西南)。隋开皇三年(583),移治临汾县(十八年改正平县,今新绛县)。大业三年(607)改为绛郡。唐武德元年(618)复为绛州。天宝元年(742),改为绛郡,乾元元年(758),又改为绛州。属河东道。辖境相当今山西曲沃、稷山、新绛、绛县、翼城、河津、万荣、襄汾、夏县、垣曲、闻喜等市、县地。其后辖境屡有变迁。《新唐书·食货志》:“天下炉九十九,绛州三十”,为唐代著名的铸钱地。宋属河东路。金兴定二年(1218),升为晋安府。元复为州,属晋宁路。明洪武初省正平县入州,属平阳府。清雍正二年(1724),升为直隶州,属山西省。辖境相当今山西新绛、稷山、河津、绛县、闻喜、垣曲等市、县地。1912年废,改本州为新绛县。

猜你喜欢

  • 齐孙子

    即“孙膑兵法”。

  • 淳熙三山志

    一称《三山志》。南宋淳熙九年(1182)知福州梁克家、通判陈傅良纂修。原四十卷,今本四十二卷。三山为福州的别称。宋、元多作《长乐志》。分地理、公廨、版籍、财赋、兵防、秩官、人物、寺观、土俗九门。载福州

  • 安徽通志

    书名。清邓廷桢监修,李振庸等纂。二百六十卷,首六卷。道光九年(1829)成书。悉从《江南通志》体例,分舆地、河渠、食货、学校、武备、职官、选举、人物、艺文、杂类十志。搜采广博,考订详实,条理井然。有道

  • 二石传

    书名。晋王度撰。二卷。记十六国后赵石勒、石虎事迹。久佚。清汤球有辑本一卷,收入《广雅书局丛书》。

  • 天山府

    唐西州折冲府之一,置于天山县(今新疆托克逊东北),领当地府兵。

  • 杂泛差役

    见“杂徭”。

  • 波罗显胜

    西夏仁宗时帝师。号贤觉,任讲经律论、功德司正、偏袒都大提点,受俱足封号。曾与仁宗同署名详勘《圣胜慧到彼岸功德宝集偈》经。或说为吐蕃僧人。

  • 军兴法

    汉代军法的一种。为进行战争而征调人力、物资的有关法令。据《汉书·司马相如传》,唐蒙使西南夷夜郎等地,“用军兴法诛其渠卒”。凡违反军兴法者,军队长官或有关官吏可直接审理治罪,不受一般司法程序限制,且多从

  • 沈溍

    明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尚贤。洪武进士。初试兵部侍郎,掌部事。承帝意,以《大诰》训饬武臣勋戚。进尚书,定军籍世袭及军卒勾补之法。洪武二十三年(1390)改工部尚书。后坐事免官。

  • 李之仪

    北宋沧州无棣(今山东无棣西北)人,字端叔。李之纯从弟。元丰进士。苏轼知定州,辟管勾机宜文字。历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符二年(1099)监内香药库,以尝从苏轼辟,勒停。徽宗初,提举河东常平。坐草范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