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纯
新莽末巨鹿宋子(今河北赵县东北)人,字伯山。家世巨鹿大姓。曾任纳言士。新莽败,投奔更始部将李轶,任骑都尉,安集赵、魏。及刘秀镇抚河北,率宗族宾客二千余人归附,任前将军,封耿乡侯。先后从刘秀诛灭王郎、镇压铜马、赤眉等部农民军。刘秀称帝后,自请拜东郡太守,定封东光侯。卒于官。明帝时图画功臣,列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耿纯
新莽末巨鹿宋子(今河北赵县东北)人,字伯山。家世巨鹿大姓。曾任纳言士。新莽败,投奔更始部将李轶,任骑都尉,安集赵、魏。及刘秀镇抚河北,率宗族宾客二千余人归附,任前将军,封耿乡侯。先后从刘秀诛灭王郎、镇压铜马、赤眉等部农民军。刘秀称帝后,自请拜东郡太守,定封东光侯。卒于官。明帝时图画功臣,列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耿纯
书名。清初查继佐撰。近人张宗祥据诸版本校订整理,补入《荒节》、《叛逆》二传,计一百零二卷。作者曾任职南明鲁王兵部,矢志反清,遂以明遗民自居,而撰《明书》。其万历前事,多取自朱国桢《明史概》及庄廷
宋代学校和选举官员考试方式之一。学生和选人在场屋帘前应试,以防应试者请人代笔,称“帘试”。政和七年(1117)规定,初次考试补入县学者,须经帘试核实。各地州县学生投考太学合格,亦须赴太学复试,由国子博
书名。又名《六朝国朝会要》。北宋王珪等撰。三百卷。熙宁三年(1070),以旧修《三朝会要》,记事止于庆历三年(1043),因命王存、林希、李德刍、陈知彦等续修。元丰四年(1081)书成,监修国史王珪上
书名。明代西藏僧人白马波撰。全书三百十叶。万历八年(1580)成书。作者属藏传佛教主巴噶举派中的中主巴支派,在主巴噶举诸大德(高僧)中以精通五明及著作丰富著称。此书乃其
谷(榖)见“力胜钱”。
历(歷)书名。清孙蕙撰。一卷。汇次秦汉以迄清初循良事迹,只载县令,不及他官,意谓县令与民最接近。
?一前229战国时人。赵将。常驻守赵北边境,习射骑,谨烽火,甚得军心,曾大败匈奴,使其十余年不敢犯赵,又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赵王迁三年(前233),秦将桓攻赵赤丽、宜安(今河北石家
西汉置。治今湖南保靖县东乳香岩河岸四方城,属武陵郡。南朝梁废。
官名。东汉置,掌军中参谋、协调诸部。明帝时班固为中护军。建安十二年(207)曹操改护军置。曹魏沿置,四品,资重者可迁护军将军,掌武官选举,与中领军同掌禁军,出征则督护诸将;隶中领军(领军将军)。蜀亦置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以奉议州改置。在今广西田阳县西南右江南奉议(旧城),后废卫置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