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漪
清宗室。嘉庆帝曾孙。惇亲王奕恺次子。咸丰十年(1860)出继瑞亲王绵忻,袭贝勒爵。光绪二十年(1894)封端郡王。二十五年慈禧太后谋废光绪皇帝,立漪子溥儁为“大阿哥”(皇位继承人),遂受重用。次年五月充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办理外交。义和团兴起后,排外心切,力主围攻东交民巷使馆,诛杀反对对各国宣战的徐用仪、许景澄和袁昶等人。北京陷落时随慈禧太后西逃。二十七年,清廷与联军议和时被指为“祸首”,夺爵戍新疆。
清宗室。嘉庆帝曾孙。惇亲王奕恺次子。咸丰十年(1860)出继瑞亲王绵忻,袭贝勒爵。光绪二十年(1894)封端郡王。二十五年慈禧太后谋废光绪皇帝,立漪子溥儁为“大阿哥”(皇位继承人),遂受重用。次年五月充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办理外交。义和团兴起后,排外心切,力主围攻东交民巷使馆,诛杀反对对各国宣战的徐用仪、许景澄和袁昶等人。北京陷落时随慈禧太后西逃。二十七年,清廷与联军议和时被指为“祸首”,夺爵戍新疆。
《诗·大雅》篇名。传为尹吉甫作,记周宣王命召穆公伐平淮夷,加以赏赐的史事。
233—297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字承祚。少受学于同郡名儒谯周,在蜀国历仕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时宦者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依附,他独正直不屈,因而屡被谴黜。炎兴元年(263
军队名。清同治元年(1862)宿州总兵宋庆接统临淮军三营组建而成。因宋庆赐号毅勇巴图鲁,故名。先后在安徽、河南、山东、直隶镇压捻军。八年随左宗棠在陕甘等地镇压回民起义。光绪六年(1880)徙防旅顺。中
官署名。清末民政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巡警部警政司户籍科设。掌稽核地方行政、地方自治,编审户口,整饬风俗、礼教,核办保息、荒政、移民、侨民各事。辖地方行政、地方自治、户籍、保息四科。
官名。南朝梁天监七年(508)置,为八镇将军之一。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二班,只授予在京师任职之官。普通六年(525)改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三十二班。陈因之,改拟二品,比秩中二千石。
见“八议”。
书名。清甘熙撰。道光二十七年(1847)成书,八卷,续两卷。专记江宁(今江苏南京)山水脉络及名人遗闻轶事,于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乡里风俗亦有采辑。有光绪傅崧生刻本,1926年甘氏重印本。
1314—1361元浦江(今属浙江)人,字仲几,一字浚常。至正初入脱脱馆,教其子哈剌章。八年(1348),为太傅府长史。迁宣文阁授经郎,转鉴书博士,改中书吏部员外郎。十七年,除佥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事
官名简称。南朝在某州无刺史时,以其他官员监理该州事务,代行刺史职权,称监某州或监某州事,简称监州。地位较正式任命的刺史为低,亦可升任刺史。见《南齐书·陆慧晓传》。后亦为通判的别称。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以奉议州改置。在今广西田阳县西南右江南奉议(旧城),后废卫置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