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知识>通判

通判

官名。又称半刺,俗称倅。宋乾德元年(963),初置于湖南诸州。二年,惩五代藩镇专擅之弊,又置于各藩镇,皆以朝臣充任。因有与州郡长官共同处理政务之意,故名。其后遂为定员。州郡之政皆需通判与长吏签议连署方许行下,且所部官吏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上闻,即握有监察官吏之实权,故又号称监州。南宋亦置,平时为州、府副长官,战时则专任钱粮之责。元不置。明于地方各府置,为府之副职,位于知府、同知之下,正六品。无常职,无定员。与同知分掌清军、巡捕、管粮、治农、水利、屯田、牧马等事。清沿明制,设于各府,亦正六品。与府同知分掌粮盐、督捕、河工、水利、职事修废、清军、理事诸务。京府通判例以通政使司经历、知事、京县知县、外府通判等升任,外府通判例以詹事府汉主簿、兵马司副指挥、京县县丞、知县、布政司经历等升任。又,清之直隶厅亦有以通判为行政长官者,其名有理事通判、抚民通判等。其制同直隶州知州及知府,直隶于布政司。另设有专管河道之通判及海防通判。因通判之职类似汉之别驾从事史,故又别称别驾。又以在府之位列知府、同知之下,又别称三府。

猜你喜欢

  • 焚书坑儒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统制思想文化而制造的两起重大事件。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博士淳于越奏请按照殷周之制分封子弟功臣。丞相李斯驳斥其议,以“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为由,提出禁止私学和焚

  • 赵孟坚

    1199—1295南宋嘉兴海盐(今属浙江)人,字子固,号彝斋。宝庆进士。历官集英殿修撰,知严州(治今浙江建德东)。宋亡后,不仕,隐居秀州广陈镇(今浙江平湖东北)。善书画,早年以“勾勒”、 “白描”技法

  • 神帛堂

    明代南京司礼监所属手工工场。受南京户部监督。专织神帛,供祭神用。额设织机四十张。初有食粮人匠一千二百余名,后仅存八百余名。每十年一题造,料造织帛一万三千六百九十段。

  • 藏喇嘛

    清代对西藏地区各喇嘛之统称。除达赖、班禅额尔德尼外,其出呼毕勒罕入于理藩院名册者,尚有呼图克图十八人、沙布隆十二人。

  • 朱诞

    ?—316西晋吴郡(治今江苏苏州)人,字永长。江南大族。有名江东。晋惠帝时任淮南内史,陈敏之乱,江东豪右皆受敏爵位,唯他与贺循不豫其事。后为光禄大夫。永嘉三年(309),降刘渊。劝渊攻洛阳,并任前锋都

  • 虎蹲炮

    ①炮(抛石机)的一种。卧三角形,似虎蹲,故名。②明代兵器。曾用以御倭。长0.67米,重15公斤,前腔装2.5公斤大铅弹(或石弹)一枚,后腔可容15克小铅弹(或石弹)百粒。点火后,小弹推大弹远射。此炮无

  • 司空啬夫

    官名。一说即邦司空或县司空,或谓系专指管理刑徒制造大车之官吏。战国时秦国置。《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大车殿,貲司空啬夫一盾,徒治(笞)五十。”

  • 编修条例司

    即“编修中书条例司”。

  • 马斯喀

    ?—1704一作马思喀、马思哈。清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氏。米思翰长子。初任侍卫。康熙二十八年(1689)晋领侍卫内大臣。三十五年从圣祖征噶尔丹,主张迫进敌营,遂有昭莫多之胜,授平北大将军,列议政大臣。次

  • 京运年例银

    明代由京师银库每年支给边防诸镇边军之饷银。明初边军之饷仰给屯田,后因屯田破坏,又借助于民运。正统后,边事日紧,成化二年(1466)始改由朝廷支给,逐年骤增,自数十万两乃至数百万两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