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俟道乐
即“万俟道洛”(105页)。
即“万俟道洛”(105页)。
唐吐蕃之重镇。地处今拉萨北部。初“十二小邦”时,此地曾为苏毗部落森波杰墀邦松大臣辖区。雅隆部落首领囊日松赞率部北伐,大败苏毗部,取其地,将埃波地区改名为彭域,为韦义策大臣封地。彭域又称彭波,有彭域河流
书名。贵州地方志书。清常恩(时任安顺知府,长白县,今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人)主纂,邹汉勋(时为安顺府廪膳,湖南新化县人)、吴寅邦(时为直隶州判,广西永宁州今属永福县人)协修。道光二十九年(1849)始
藏传佛教萨迦派首领的称号。藏语称“萨迦曲杰”。自乌思藏款氏家族贡觉杰布(1034—1102)建萨迦寺,创萨迦派起,经公哥宁波、萨班·公哥坚藏、八思巴,使该派大兴,成为政治上统治全藏,宗教上成为藏传佛教
书名。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刊印。1卷。书首载有云南昆明县儒学教谕刘发祥序文。书中详述元代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赛典赤·赡思丁及其子孙的治滇功绩。赛曲赤自至元十一年(1274)任平章政事,在滇6年,为
“察里”,契丹语。是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属※涅刺部。
旧时云南沧源班洪地区对“大伙头”(即“大户”之长)的称谓。由班洪地区最大头人(俗称“班洪王”)任命,管辖数个或十数个村寨,下设二伙头、小伙头和管事,负责为“班洪王”摊派劳役和征收实物地租等,遇有战事时
藏语音译。意“草产”。指旧时西藏部分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划给各户※差巴使用且承担一定支差义务的天然草场。面积大小不等。由政府派人会同当地头人勘察划分,并登记造册,规定各户相应的支差义务。在各户草场间立界石
唐代设置于西域地区的羁縻机构。高宗龙朔元年(661),以波斯国疾陵城(今伊朗阿富汗交界处)置。以其王为都督,职位世袭。隶安西都护府管辖。
1838—1855即十一世达赖喇嘛。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藏族。生于康区打箭炉(今四川康定)富户之家。才丹团柱之子。被认定为十世达赖喇嘛转世灵童之一,因阿里地区发生战乱,未举行金瓶掣签,暂居泰宁
门巴族命名风俗。门巴语音译,意为“以周日名命名”。门巴族人习惯上将人头部的七个部位赋以专名,以轮流的方法计算日期,同西历的星期相类似。如头顶称为“达娃”(星期日)、额头为“尼玛”(星期一)、眼睛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