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万景和

万景和

清末中国伊斯兰教著名写经家、阿拉伯文书法家。天津人。回族。生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被中国穆斯林尊称为“万爸爸”。擅长阿拉伯文、波斯文书法,在“三一体”的基础上对“洋体”(阿拉伯国家的书法体)有所突破,从形的方面改变“洋”体的字规律,从神的方面打破字字统一,笔笔齐整的单一形式,独具风格。利用多变的笔法、同母异形的搭配和独具的间架,使其更加生动活泼,在严守运笔法度、讲究笔划规范的同时,不拘形体一致,而更重视字家笔意的发挥和字迹神韵的变化。其特点是:用笔方圆相兼,力求苍硕丰腴。榜书、字体变化更为丰富、笔划运用尤为灵活,一般称之为“花写”。全篇布局视为一字,分间布白散聚均匀。力求四部停当、八边具备,达到治而不散,紧而有序的效果。意境新奇、笔势险峻,笔力遒健,对后代颇有影响。为“水笔体”、“改兰体”两大体类中,“水笔体”的杰出代表,称“万体书法”。其代表作《古兰经》手抄本,后流失国外,其所书条屏亦散失。现存有书《亥提姆》(古兰经节本,又称“亥听”)一册为天津刘化民阿訇珍藏。今天津南大寺和清真大寺亦存有其所书行书匾额。

猜你喜欢

  • 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

    碑名。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弘历为纪念平定阿睦尔撒纳之乱而撰。铭文以满、汉、蒙、藏4种文字镌刻。记叙出兵征讨缘起及安定局势方略。是研究清朝政府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的重要史料。原碑存承德普宁寺。

  • 直不古

    见“术不姑”(490页)。

  • 秃巴思

    即“秃巴”的复数(1082页)。

  • 必兰纳失里

    ?—1332元朝官员、佛经翻译家。又作必剌忒纳失里、毗奈耶室利。哈密力(今新疆哈密)畏兀儿人。初名只剌瓦弥的理。幼学畏兀儿文和梵文,后通汉、藏等多族语。研习藏经,博识多才。大德六年(1302),奉旨从

  • 本义必用经

    蒙文史籍。音译《楚哈勒·赫热格勒格奇》。呼和浩特喇嘛学者锡埒图·固什·却日吉著。约成书于1587—1620年间。内容可分为四部分:(1)佛陀生平及其学说,佛教学说史,佛教各支各派及其共同点。(2)宇宙

  • 尤依迷

    亦称“蕊迷”。景颇族载瓦语音译。旧时云南景颇族地区对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先怀孕后结婚的称谓。解放前景颇族村寨都建有专供男女青年玩耍(俗称“串姑娘”)的“公房”,有些青年男女在婚前便发生性关系乃至怀孕。女方

  • 素巴第

    ?—1650喀尔喀蒙古札萨克图汗。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六世孙,喀尔喀右翼长赉瑚尔子。袭父汗号,始称札萨克图汗,与土谢图汗衮布、车臣汗硕垒并称喀尔喀三汗。崇德三年(1638),谋掠归化城,清太

  • 殊域周咨录

    书名。明严从简撰。24卷。约成书于万历二年(1574),从简任行人司。曾出使周边族国,对“殊域”情况甚为关注,辑录档案资料而成。内容主要是周边各族的情况及与中原王朝的关系等,详于当时时事,而略于古事。

  • 觉行国师

    西夏高僧。法名德慧。住贺兰山佛寺,后被封为智昭国师。仁宗时曾译《佛说圣大乘三归依经》、《圣大乘胜意菩萨经》和《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等。

  • 天令节

    金、元、清时期在京都流行的节日。起源于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帝都中都(今北京)。蒙古贵族建立元朝后,仍在大都(今北京)流行。清代因之。每年冬至这一天,百官呈贺表,家家户户吃馄饨,不谈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