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Ⅲ
古县名。秦以邽县改置。治所即今甘肃天水市。东晋太元十年(385),为后仇池国杨定所据。元嘉十三年(436),杨难当自称大秦王,据有此县。十六年(439),杨保宗被北魏封为征南大将军、秦州牧、武都王,镇此城。后北魏因此名犯拓跋珪讳,改为上封,隋复为上邽。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此地曾爆发以边冏、梁会为首的汉、氐、羌、休官、屠各等各族人民联合起义。
古县名。秦以邽县改置。治所即今甘肃天水市。东晋太元十年(385),为后仇池国杨定所据。元嘉十三年(436),杨难当自称大秦王,据有此县。十六年(439),杨保宗被北魏封为征南大将军、秦州牧、武都王,镇此城。后北魏因此名犯拓跋珪讳,改为上封,隋复为上邽。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此地曾爆发以边冏、梁会为首的汉、氐、羌、休官、屠各等各族人民联合起义。
古代蒙古族传统野味。土拨鼠,蒙古语称为“塔尔巴哈”,盛产于蒙古草原和新疆北部。今北疆的塔城,全名为塔尔巴哈台,即以盛产土拨鼠得名。肉可食,其毛皮“塔尔皮”是蒙古族地区重要特产,亦是对外交换的重要物资之
630—709唐代宰相。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先世鲜卑豆卢氏。礼部尚书※豆卢宽孙,左卫将军豆卢仁业子。武则天时累迁越州都督、司宾卿。长寿二年(693),拜内史。证圣元年(695),因阿附内史李昭德
书名。明朝瞿九思撰。成书于万历四十年(1612),全书14卷。176篇,分地区编次。以列传体记述万历(1573—1619)初年到中期各地(包括少数民族)起义及官府的镇压;南北各少数民族与中央的关系。书
相传德昂族女王建筑宫殿的地方。“南生”,德昂族女王之名;“广”,德昂语“山坡”之意。位于今云南陇川县治东约4—5公里处,结构仿明代官府正堂形制。现残存遗物有槽形屋脊花砖、板瓦、筒瓦,以及一块白色无字碑
1714—1777清代云南西双版纳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傣族。车里军民宣慰使※刀金宝之弟。雍正七年(1729),兄卒,诸子不才,清廷委其为宣慰使。乾隆三十年(1765),以孟艮土司兄弟不和,
傣语音译。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最高封建领主※召片领的侍从。在代表等级地位的※“田官等级”中属“十田级”,领有薪俸谷子150挑(每挑约合50斤)。
见“孩里”(1782页)。
见“石抹元”(451页)。
约1916—1937民国初四川彝族土司。又名阿郭日哈,小名都四四(系都龙光第四妻所生),俗名都小官。都龙光之子。少年即任阿都正长官司兼副长官司(治今四川凉山州普格县西北鱼水坡)长官。时逢军阀割据,战乱
内蒙古锡林郭勒、鄂尔多斯、喀尔喀等地所供奉之祀神仪物。《蒙古秘史》、《蒙古源流》、《黄金史》都有“九斿白旗”的记载,据说是神矛。在金刚宝矛之下装着圆盘,圆盘上钻有8眼,每眼有白缨。四面四角共有8个陪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