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侗族

侗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或“”。分布于湖南、贵州、广西三省(区)交界地区和湖北西南一带。人口2514014 (1990年)。其分布以贵州黎平、榕江、从江、锦屏、天柱、剑河、镇远、玉屏,湖南新晃、通道和广西三江、龙胜等地最为集中。由古代百越的一部分发展而来。宋代称“仡伶”或“”,明清代以“峒蛮”、“峒苗”、“峒人”、“洞家”称呼,或泛称为苗。解放后用现名。隋唐以前建有郡县,唐在部分地方设羁縻统治,但仍处于“千人团哗,百人合款,纷纷籍籍不相兼统,徒以盟诅要约,终无法制相縻”的农村公社组织状态。北宋时以诚州、徽州大姓首领杨蕴为首相继内附。宋设土司制度统治,延续至清代。宋时封建生产关系已经成熟,封建等级制度日趋完善,但至近代仍保留浓厚氏族制度残余。村寨之间建立以地缘为纽带的联盟组织“”,在维护社会秩序、抵御外侮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操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方言之间差别不大。喜歌舞,有多种歌舞艺术形式,尤以“侗族大歌”、侗戏和芦笙舞著名。善建筑,村前后多建有供行人避雨纳凉的风雨桥、凉亭,村内有鼓楼,作集会娱乐用。技艺高超,形式优美,风格独特。以农业为主,林业为辅。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善于在稻田中养鱼。其居地盛产林木,经济作物丰富。喜食酸味食品,以油茶、鱼生、腌鱼为待客佳品。服色尚青,明清以前“椎髻插雉尾,卉衣”。居屋为干栏式建筑。行歌坐月是传统择偶社交活动,婚后不落夫家。有春节、清明、八月十五等节日。信仰多神,崇拜祖先,尤以女神祖先撤姆(圣母)为圣。富于反抗精神,不断掀起反对封建压迫剥削的斗争。明洪武年间(1368—1398)的吴勉、林宽起义和清咸同年间的各路起义,均给予封建统治沉重打击。解放后建立3个自治县,与其他民族联合建立2个自治县。

猜你喜欢

  • 耶律大石

    1087—1143字重德。契丹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西辽王朝创建者。辽天庆五年(1115)中进士,擢授翰林应奉,迁翰林承旨。契丹语以翰林为林牙,故称大石林牙。历任泰州、祥州刺史与辽兴军节度使。

  • 监户

    金代的户类之一。凡没入官的良人,隶宫籍监为监户。

  • 笞公公

    保安族古老婚俗,流行于今甘肃积石山保安族地区。婚礼当天,女方部分青年人随男方迎亲者去男家,给新郎的父亲脸上涂抹锅黑表示祝贺:同时,把新郎的父亲请到女家,于院中坐定,此时,新娘的父亲迎出,向亲家问好。除

  • 博木博果尔

    清初索伦部著名首领。又作博穆博果里、博穆波果尔、博古里、奔博果尔、奔波果尔。鄂温克族(一说达斡尔族)。世居额尔古纳河与精奇里江之间,以地为姓。以才勇见长,得众心,江南北各城、屯俱附之。下辖多科、噶尔达

  • 其美汪布

    ?—1898清代西藏贵族。藏族。九世班禅※却吉尼玛外祖父。因九世班禅幼时丧父,抚育有恩,于光绪十七年(1891),由扎什伦布寺札萨克喇嘛汪曲楚称奏请,照历辈班禅额尔德尼之父蒙赏爵衔之例,赏封辅国公。次

  • 天庆元宝

    西夏汉文钱币名。铸于夏桓宗天庆年间(1194—1205)。铜质。轮廓规正,字体精美,与辽年号钱异。

  • 和加尼牙孜

    1896—1941民国时期新疆政治活动家。新疆哈密人。维吾尔族。1912年参加铁木耳领导的第一次哈密维吾尔族农民起义。失败后去北疆和阿富汗游历、经商。不久返回哈密,任王府卫队副队长。1931年率队参加

  • 元桢

    ?—496北魏宗室。鲜卑元氏(拓跋氏)。景穆帝※拓跋晃子。皇兴二年(468),封南安王,加征南大将军、中都大官,迁内都大官。孝文帝即位,任凉州镇都大将。以绥抚有方,加都督西戎诸军事、征西大将军、领护西

  • 也苦

    见“也古”(140页)。

  • 脱因

    ①元代汉语白话。为蒙古语中的汉语借词。对佛教僧人的称谓。一说“脱因”一词系为汉语“道人”的蒙古语译称。元代文献和碑铭中音译作“脱因”,义译为“和尚”、“和上”。 ②即“托音”(7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