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秘史李注补正
书名。清高宝铨撰。15卷。主要以平时研治《秘史》所积译说稿与新出李文田《元秘史注》相对证,就其与李说不合者补正李注。考证以方域舆地为主,旁及人物、典章制度、习俗,多用对音方法辨别地名人名异译。资料根据蒙元史籍志书及私家笔记有关著录,亦吸收时人文廷式、施世杰研究成果。其补正之处颇多,考证可备一说。
书名。清高宝铨撰。15卷。主要以平时研治《秘史》所积译说稿与新出李文田《元秘史注》相对证,就其与李说不合者补正李注。考证以方域舆地为主,旁及人物、典章制度、习俗,多用对音方法辨别地名人名异译。资料根据蒙元史籍志书及私家笔记有关著录,亦吸收时人文廷式、施世杰研究成果。其补正之处颇多,考证可备一说。
即“駞满”(1554页)。
清代四川彝族土司名。彝名“尼木立立土司”。远祖普卜为大理彝民,宋末降附蒙古军后随征建昌(今四川西昌)。至元十六年(1279),特授建昌世袭镇国上将军、建昌宣慰使司(罗罗斯宣慰司)宣慰使,遂在此设衙定居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亦作达呼尔、达胡尔、达古尔、达瑚哩、打虎儿、打狐狸,皆同音异译,意为“种田的人”。始见于清康熙五年(1666)。清有别称“爱门人”。有说16世纪时史载之“达奇鄂尔”部即达斡尔。新中国
成吉思汗幼子拖雷遗像。原供奉于鄂尔多斯杭锦、鄂托克二旗交界处的七眼井地方。因土地被开垦而移于一顶大帐幕中,除神像(画像)外,尚供有包银的匣子两个,后遭抡劫和火灾。解放前二年又搭一外套黄缎顶棚的帐幕以供
契丹、女真、八思巴、畏吾儿等多种文字墨书题记。白塔指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郊※万部华严经塔,此为俗称。塔内壁至今尚存金、元、明各代题记墨迹,其中第五层东西壁书契丹小字两处,经辨识,一处4行,31字;另处3行
参见“三顺王”(49页)。
见“行中书省”(823页)。
即.“龙佑那”(496页)。
见“耶律阿保机”(1325页)。
参见“駮马”(17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