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普
即“巴补”(404页)。
即“巴补”(404页)。
满语音译。“巴牙喇”意为“护军”;“壮大”亦作“壮达”等,意为“十人首领”。清初巴牙喇营所设什长。后金天命(1616—1626)初,每10名巴牙喇之中选1人立为额真,给旗一面,因称小旗额真。后随八旗官
见“额尔德尼伊拉古克三呼图克图”(2538页)。
见“耶律朗”(1303页)。
见“俄蒙协约”(1685页)。
1801—1873清代蒙古族女诗人。博尔济吉特氏。蒙古喀尔喀部人。字莲友。4岁随父母入京,7岁入私塾,12岁能诗赋,15岁通五经,17岁嫁于清宗室和硕肃亲王豪恪之子恒恩。在师尊归真道人教导下,对诗歌有
古族名。初见于晋太康(280—289)中。一说为西迁匈奴之一支,与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相近,分布于伊塞克湖周围。史称其兵“便弓马,善矛矟,铠如连锁,射不可入,以革索为羂,策马掷人,多有中者。”前秦建
即“板升”(1293页)。
参见“巴特满”(412页)。
1303—1358元代党项(唐兀)人。字廷心,一字天心。世家河西武威(今甘肃武威)。父沙剌藏卜,居官庐州(今安徽合肥),遂为庐州人。少丧父,家贫,13岁始就学。元统元年(1333)中进士,授同知泗州事
?—1746清代云南泸水各族反清首领。阿昌族。泸水人。原为江外阿昌头人。乾隆十一年(1746),泸水秤戛寨傈僳族弄更扒等不堪永昌府官吏和泸水六库白族段姓土司的压迫剥削,聚众起义。他闻讯,率众响应,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