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羌
※ 西羌的一支。原居河湟地区(黄河、湟水、析支河交汇地区)。战国时,秦献公初立(前384),欲复穆公之迹,兵临渭首(甘肃渭源),诸羌畏秦之威,相率外迁,※无弋爰剑孙印率其种人离开湟水地区,出赐支河曲,又西行数千里,与众羌绝远,子孙遂以其名为部落号。秦汉时与小月氏居祁连南山。汉开河西,大力经营居延,其部分部众被迁至居延服役。后逐渐汉化。
※ 西羌的一支。原居河湟地区(黄河、湟水、析支河交汇地区)。战国时,秦献公初立(前384),欲复穆公之迹,兵临渭首(甘肃渭源),诸羌畏秦之威,相率外迁,※无弋爰剑孙印率其种人离开湟水地区,出赐支河曲,又西行数千里,与众羌绝远,子孙遂以其名为部落号。秦汉时与小月氏居祁连南山。汉开河西,大力经营居延,其部分部众被迁至居延服役。后逐渐汉化。
唐代吐蕃家族名。吐蕃著名大相恩兰·达扎路恭(或译悉诺罗路恭)即出自该家族,赤松德赞赞普时获恩宠,屡受封赐,并敕碑记功,永保禄位。其采邑在今拉萨市北之澎波。唐之后,该家族随着吐蕃王族的衰落而势衰,后史书
州名。本唐洪门镇,治所在今陕西省靖边县西南。宋咸平(988—1003)中为西夏入据,后升州。元废。
金宣宗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皇帝完颜珣年号。1222—1223,凡2年。
亦称“蛮甲”。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用各种皮革制作的护身衣。据《蛮书》载,唐时南诏军士多用犀牛皮制作甲胄。《岭外代答》言宋代瑶人以熊皮为甲胄。《桂海虞衡志》还说,诸蛮中以大理国的象皮甲胄最佳,装饰精美,坚厚
指解放前瑶族一些地区占有数量较多的田土和荒山的人或阶层。多把荒山佃给无土或少地的※“山丁”垦种,收取实物或货币地租,或采用“种树还山”的剥削方式。过去广西大瑶山的茶山瑶、坳瑶和花蓝瑶均属这一阶层,除私
①五代后晋高祖石敬瑭年号。936—942年,凡7年。天福七年八月,其侄石重贵嗣位初期,仍沿用天福年号,至944年,凡2年。共9年。 ②五代后汉高祖刘知远年号。947年即帝位,袭后晋年号,仍称天福十二年
即“库力甘”(1109页)。
见“中俄关于呼伦贝尔之协定”(305页)。
①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皆设有瓦里。乙辛为孝文皇太弟※耶律隆庆※敦睦宫下之一瓦里。此词语亦作人名,《辽史·道宗纪
参见“南木林”(15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