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沙尔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维吾尔语,“黑城”之意。康熙(1662—1722)中,准噶尔部噶尔丹占其地为牧场。清朝平定准部后,乾隆二十三年(1758),建喀喇沙尔城。城周254丈,高1.3丈,有东、西2门。二十四年,设办事大臣。清朝在此大兴农田水利,当地维吾尔族赖以富裕。光绪八年(1882),改设喀喇沙尔直隶厅。二十四年(1898),升为焉耆府。1913年,改为焉耆县。即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维吾尔语,“黑城”之意。康熙(1662—1722)中,准噶尔部噶尔丹占其地为牧场。清朝平定准部后,乾隆二十三年(1758),建喀喇沙尔城。城周254丈,高1.3丈,有东、西2门。二十四年,设办事大臣。清朝在此大兴农田水利,当地维吾尔族赖以富裕。光绪八年(1882),改设喀喇沙尔直隶厅。二十四年(1898),升为焉耆府。1913年,改为焉耆县。即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
鄂温克语音译,含义有二:①萨满教神灵之一。旧时额尔古纳河地区使用驯鹿鄂温克人信奉。为保护婴儿生命安全的神,偶像是一以白桦树或落叶松木制成的小雀,以犴皮为衣。平时装在玛鲁神(祖神)袋内,或缝在小孩背上保
侗族女性祖先衍化而来的最高神祗,又称撒姆或达摩娘娘。参见“达摩娘娘”(739页)。
1807—?清代拉卜楞寺高僧。藏族。出生于息居噶波当地方。被确认为岗卡·旺智坚参之转世。在达隆·洛桑丹白尼玛活佛前出家。14岁至达隆寺,后入拉卜楞寺经院学习。能熟背《般若论》及《现观庄严论明义释》,参
①(?—1300)元朝官员。回回人。祖居西域,移居太原。世祖至元元年(1264),以中书译史从平章政事赛典赤经略川、陕。十一年(1274,一作十二年),署云南行省幕官,安抚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有功。十四年
秦汉时称西羌居地之名。参见“羌中”(1139页)。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喀尔喀河。东至锡林呼都克接呼伦贝尔界,西至沙喇特格克接本部左翼后末旗界,南至什布都尔诺尔接本部左翼前旗界,北至布隆达尔素接呼伦贝尔界。有佐领4。会盟于克鲁伦巴尔和屯盟。康熙二十
①明代东蒙古右翼鄂尔多斯万户之一部。蒙文史籍作达拉特。达延汗初年为异宗领主亦不剌太师占据。正德五年(1510),达延汗败右翼3万户,驱逐亦不剌后,封第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为右翼3万户济农(亲王),领有该部
明代湖广永顺司土官。字德轩。土家族。永顺(治今湖南永顺县东南)宣慰使※彭世麒子。正德五年(1510),袭宣慰使职。七年,河南刘惠、赵燧、刘三暴动,自遂平趋东皋,与都指挥曹鹏等帅土兵追击之,斩首80余级
见“完颜宗弼”(1158页)。
元差役名。见“隅”(21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