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尔喀赛音诺颜汗部中右翼末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塔米河南岸。东至哈喇齐老图接本部右翼中右旗界,西至满达勒接札牙班第达呼图克界,南至鄂尔浑河接赛音诺颜旗界,北至桑锦陀罗海接札牙班第达呼图克图界。未划分佐领。会盟于齐齐尔里克盟。康熙二十七年(1688)善巴再从弟伊达木归附,隶善巴旗。三十五年(1696),以随军征噶尔丹于昭莫多功,授札萨克一等台吉,别为一旗。乾隆四十六年(1781)议叙,诏准其后嗣世袭罔替。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塔米河南岸。东至哈喇齐老图接本部右翼中右旗界,西至满达勒接札牙班第达呼图克界,南至鄂尔浑河接赛音诺颜旗界,北至桑锦陀罗海接札牙班第达呼图克图界。未划分佐领。会盟于齐齐尔里克盟。康熙二十七年(1688)善巴再从弟伊达木归附,隶善巴旗。三十五年(1696),以随军征噶尔丹于昭莫多功,授札萨克一等台吉,别为一旗。乾隆四十六年(1781)议叙,诏准其后嗣世袭罔替。
见“卦尔察部”(1300页)。
元代职事翻译的回回属吏。元朝由于迁入中国的回回人益增,他们多使用波斯文或阿刺伯文。至元二十六年(1289),元政府于大都(今北京)设立※“回回国子学”,教习亦思替非文字(波斯文)。学员学成后,多充任各
蒙古国将领。又译搠里蛮、搠力蛮、绰儿马浑。斡帖格歹氏(一说为雪你惕氏)。初任成吉思汗的火儿赤(佩弓箭侍从)。太祖十四年(1219),随汗西征。十六年,建议成吉思汗进军报达(今巴格达),并统军征之。太宗
元代驿站名。为大都(今北京)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西路(又称纳钵西路)驿道上的驿站之一。北距野狐岭站30余里,旁为荨麻林,今称洗马林。拉施特著《史集》称荨麻林居民为中亚撒麻耳干人,马可波
封爵名。唐贞观九年(635),诺曷钵嗣为吐谷浑王,因年幼,大臣争权,国中大乱。十二月,唐遣军平定吐谷浑动乱。次年,遣使至唐,请颁唐历,奉唐年号,并遣子弟入侍,遂受唐封为河源郡王。
见“招讨使”(1375页)。
苗族民间头人※寨老、※活路头、※牯脏头和※鬼师的总称。“四老”实行社会分工,分别负责带领生产劳动,调解纠纷,主持宗教仪式及祭祀活动,口授历史传说、诗歌、教育族人等。为自然形成的各种头领。不脱产,均为男
1624—1693清初将领。满洲正红旗人。钮祜禄氏。号巴图鲁。世居英额地方。崇德五年(1640),从军围明锦州,克松山。七年,随大将军饶余贝勒阿巴泰征明至山东拔临清州。顺治元年(1644),随睿亲王多
前340—前278战国时楚国政治家,爱国诗人。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归州秭归(今湖北秭归)人。楚国君同姓贵族。《史记·屈原传正义》云:“楚王始都是,生子瑕,受屈为卿,因以为氏”。楚怀王时,因其
西夏官署名。掌管刻字、印刷事,属末等司。设工头监以主其事。近代自黑水城遗址(今属内蒙古额济纳旗)出土的重要西夏文文献,如百科式类书《圣立义海》、西夏诗集、译自汉文的类书《类林》等都注明为刻字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