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伊西达吉
卓尼藏族始祖。吐蕃赞普赤祖德赞(815—838年在位)时大臣。吐蕃人。相传奉命随军东移,驻防今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及四川若尔盖县黑河、白河、黄河汇流处(即今阿坝、松潘、若尔盖一带),任吐蕃征收赋税官,后被拥为统帅。因口粮缺乏,率部移居卓尼境内,定居于今卓尼县城柳林镇内外及近郊,即卓尼道。部落从人被称作“掌尕”,分为外12掌尕,内4掌尕。被尊为卓尼藏族始祖。其后裔被称为“些地”(藏文称“姜太”),亦被尊为先祖之一。
卓尼藏族始祖。吐蕃赞普赤祖德赞(815—838年在位)时大臣。吐蕃人。相传奉命随军东移,驻防今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及四川若尔盖县黑河、白河、黄河汇流处(即今阿坝、松潘、若尔盖一带),任吐蕃征收赋税官,后被拥为统帅。因口粮缺乏,率部移居卓尼境内,定居于今卓尼县城柳林镇内外及近郊,即卓尼道。部落从人被称作“掌尕”,分为外12掌尕,内4掌尕。被尊为卓尼藏族始祖。其后裔被称为“些地”(藏文称“姜太”),亦被尊为先祖之一。
见“札合敢不”(434页)。
见“完颜守绪”(1153页)。
清代新疆山名。《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指为天山主峰。即今新疆温宿县北汗腾格里峰。位于中国、前苏联边界上。海拔6995米。高处终年积雪,有现代高山冰川。
傣语音译,“波”意为“父”或“长者”,“朗”含有“绳索”或“捆绑”之意,即专以绳索束缚他人的长官。解放前云南西双版纳封建领主召片领及召勐派往下属辖区负责督察工作的特使。大多由领主的家臣或亲属充任,故当
书名。元虞集撰,门人李本编。50卷。内《在朝稿》20卷,《应制稿》6卷,《归田稿》18卷,《方物稿》6卷。作者为元中期著名文士,历仕7朝,先后任集贤修撰、翰林直学士、国子祭酒、奎章阁侍书学士。生平著述
?—1161金将领。女真族。完颜氏。大将※完颜麻吉子。年17年从军,从拔离速击败辽将马五。太祖天辅六年(1122),父死,领其职。从完颜宗望攻宋,追康王于江淮间。师还,驻东平。熙宗天会十五年(1137
民国初年新疆锡伯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团体。1913年,以萨喇春为首的锡伯族知识分子,由于受内地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影响,在锡伯营四牛录创立该组织。他们开办学校,传播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提出废除旗制,取消“戈
清朝在北京设立的高等军事学校。光绪三十一年(1905)创办,旨在从满、蒙、汉各族上层子弟中培养人才。规定王公世爵和现任二品以上文武官吏子弟方能报考入学,定额120名,学制5年。2年学陆军课程。2年学陆
萨满教神祗之一。鄂伦春语音译,亦作“透欧玛路”。流行于今内蒙古、鄂伦春族地区。据说鄂伦春人过去供奉的几十种神中,其地位最高,能统治诸神。家家都供。它既能保护人畜平安,也可保佑多捕猎物,故凡人、马有病或
亦称“古姆朗”。景颇语音译,意为“推翻旧制度”。19世纪云南一些景颇族人民推翻山官制度、建立一种新社会制度的斗争。故有称“贡龙革命”。19世纪,随着景颇族地区的一些山官逐渐向封建领主转变,对辖区百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