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噶玛兰

噶玛兰

高山族语音译。台湾地名。亦作哈仔难、甲子兰、蛤仔兰等。位于台湾东北部,今称宜兰。为“三十六社土番之地”。清统一台湾后,大陆移民多次欲深入此地开垦,都因遭当地高山族人的反对而入垦未成。嘉庆(1796—1820)初,福建漳浦吴沙率乡人至此,多方设法谋取当地高山族的同情与谅解,并施药救治高山族居民所染痘疫,最终取得高山族人的信任,获准在当地开垦,后漳、泉大批移民相继而来,使原先这块荒凉的“蛮烟瘴雨”之地,开辟为膏腴的良田。嘉庆十七年(1812),置噶玛兰厅。

猜你喜欢

  • 昭圣皇帝

    ①“长其国”首领侬存福的封号。详见“侬峒起义” (1462页)。 ②见“耶律隆绪”(1320页)。

  • 蒙冀协定

    抗日战争时期在日本侵略军操纵下伪蒙古军政府与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缔结的反共协定。1936年由伪蒙古军政府代表陶克陶与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代表殷汝耕签订。协定规定双方以政治上共同防共,经济上互相支援为基础结

  • 法书考

    书名。元代畏兀儿书画家※盛熙明撰。8卷。熙明先祖居曲先(今新疆库车),后徙豫章(今江西南昌)。精通本民族文字,又深受汉族文化熏陶。清修谨饬,笃学多才,工翰墨,通六国书。曾参预编修《经世大典》。晚年定居

  • 交州

    西域古地名。见《元史·巴而术阿而忒的斤传》和《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等。唐末至元初属高昌回鹘。治今新疆吐鲁番西交河故城。参阅“崖儿城”(2057页)。

  • 马安良

    1855—1917清末将领。原名七五,字翰如,经名阿不杜拉·麦知德。甘肃河州(今临夏市)人。回族。同治十一年(1877),随父马占鳌降清,左宗棠赐名“安良”,获七品军功顶戴。后被陕甘总督升允将其部改为

  • 傈僳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有574856人(1990),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碧江、福贡、贡山、泸水、兰坪县,其余散居于丽江、迪庆、德宏、保山、大理、楚雄及四川省的盐源、盐边、西昌等地,与纳西、

  • 呼图克图

    蒙古语音译,意为“再来之人”或“圣人”、“长寿者”。用于享有活佛高位和尊号之人。源于藏语“朱必古”(化身)。清廷对西藏、蒙古地区佛教上层大活佛的封号。凡受封者均载入理藩院册籍。乾隆以后,呼图克图转世须

  • 慕州

    渤海王国置。为安远府所辖4州之一,领慕化、崇平2县。辽灭渤海后,废2县,迁其民于今吉林省靖宁县南、浑江市北一带地区,仍以原州名置州,隶渌州。

  • 理塘

    地名,位于打箭炉西。其地四面高山重叠,东界雅龙江,北界瞻对,南界云南中甸,西界巴安。古属南诏,元隶奔不儿亦思刚,明为朵甘都司,属长河西、鱼通、宁远辖地。明洪武六年(1373),授理塘土司为宣抚司,辖瓦

  • 木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称穆河卫。正统(1436——1449)后设。清代穆河在呼伦布裕尔(今海拉尔市)北860里。今有人考定在黑龙江右侧漠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