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噶玛曲吉旺秋

噶玛曲吉旺秋

1584—1635

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红帽系六世活佛。藏族。与云南丽江纳西族土司木土增结缘,留居丽江传法,协助木土司刻印藏文大藏经。木土司根据蔡巴《甘珠尔》经底本主持刻印,特邀其编纂和校订,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着手勘刻,四十二年(1614),撰刻了藏文序言。天启元年(1621)九月完成,广行印刷。是为著名的丽江版藏文大藏经。是继永乐、万历版之后第三部藏文大藏经(甘珠尔部)。三年(1623)木增又亲书汉文序言,今存丽江版藏文甘珠尔大藏经即两序并录。丽江版黑字藏文大藏经的完成,对藏族文化的传播作出重大贡献。康熙三十七年(1698),和硕特蒙古达尔杰博硕克图汗兵临云南,於丽江见此经版,将其移至里塘寺,故又称丽江里塘版大藏经。六十年(1721),甘南卓尼寺参校此经版及其它经版刻印了卓尼版甘珠尔经。光绪三十四年(1908),此丽江——里塘版甘珠尔经版毁于兵祸。今美国尚存有一部。日本学者今枝由郎曾影印该经之前言序论及经目部分。

猜你喜欢

  • 阿尔巴卜伯克

    见“阿尔巴布伯克”(1241页)。

  • 弗敌沙

    见“巴达哈伤”(414页)。

  • 王公

    清代封爵统称。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和辅国公6等。原为对满洲贵族的专用封号。后亦用以封赠某些民族上层人物,有宗室、蒙古、回部(维吾尔)、唐古特(藏族)王公之分。宗室王公又称八旗王公,皆冠宝石

  • 撒合辇必剌谋克

    金代女真语官名。“撒合辇”意为“黑”, “必剌”意为“江”或“河”, “谋克”为“百夫长”之意。三词组合,意为“黑河百夫长”。为驻黑河之军事长官,地位远比百夫长高。原为骨典乣详稳,贞祐四年(1216)

  • 勃利州

    地方政区名。①唐开元十年(722)置。“勃利”即“伯力”同音异译,治所在乌苏里江注入黑龙江处东岸伯力(前苏联哈巴罗夫斯克);旧说其地在今松花江下游以东的倭肯河上游。是年,黑水靺鞨首领倪属利稽朝唐(《册

  • 土总旗

    官名。总旗系明代千户所的低级军官,在百户之下。明清在青海、甘肃等少数民族地区,授投诚之当地头目任此职,令其谨守疆土,约束土民,服从征调,为武职小土官。准世袭。

  • 斡里保群牧所

    见“诸抹”(1951页)。

  • 伍员

    ?—前484字子胥。春秋末年吴国大臣。原为楚国人。父奢曾任楚国太子建师傅,后遭奸臣费无极诬陷与太子建蓄意谋反,被楚平王执杀。员被迫出走。楚平王闻讯通令各重要关口悬挂其像,派兵把守,能捕获者赏粮5万石、

  • 兴古郡

    古郡名。三国蜀建兴三年(225).分牂柯、建宁置,治所在宛温县(今云南砚山北小维摩附近)。领县6。南朝宋移治漏卧县(今云南罗平县),齐移治西中县(今云南文山),梁末废。向为濮、僚、鸠等各族所居之地。

  • 土牛线

    明郑时期在台湾所设“香界”。亦称“红线”。郑成功把荷兰殖民者逐出台湾后,大陆人民移居台湾日增,不断深入内山高山族地区侵垦,屡遭“番害”。永历年间后期,下令以土筑短垣为番界,土垣如卧牛,上砌红砖,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