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诸姓
魏晋时与鲜卑拓跋部保持朝贡关系之四方部落。史称“凡此诸部,其渠长皆自统众”。共35姓(一说32姓),其中东方宇文、慕容2姓,南方茂春氏等7姓,西方尉迟氏等16姓,北方贺兰氏等10姓。诸部或姓大小不等,与拓跋部保持岁时朝贡,即政治上交聘或从属,经济上交换之关系。拓跋珪后,随着北魏国势壮大,兼并的部落日益增多,大都逐渐转为※内入诸姓,变成编户齐民。附:四方诸姓(三十五姓)表:
| 原姓氏 | 后改姓氏 | 原姓氏 | 后改姓氏 | 
| 宇文 | 宇文 | 渴侯 | 缑 | 
| 慕容 | 慕容 | 叱卢 | 祝 | 
| 茂眷 (茙 眷) | 茂 (戎) | 和稽 | 缓 | 
| 宥连 | 云 | 冤赖 (菟 赖) | 就 | 
| 纥 豆 陵 | 窦 | 嗢盆 | 温 | 
| 侯 莫 陈 | 陈 | 达勃 | 褒 | 
| 库 狄 ( 厍 狄) | 狄 | 独孤浑 | 杜 | 
| 太 洛 稽 | 稽 | 贺兰(一说 与贺赖同) | 贺 | 
| 柯拔 | 柯 | 郁都甄(郁 原甄) | 甄 | 
| 尉迟 | 尉 | 纥奚 | 嵇 | 
| 步 鹿 根 | 步 | 越勒 (勤) | 越 | 
猜你喜欢
- 金氏- 汉代匈奴姓氏之一。匈奴休屠王后裔。为屠各之一支。参见“屠各”(2133页)。 
- 榜实- 即“榜什”(2420页)。 
- 昭伯- 傣语音译。明代傣族麓川(治今云南瑞丽县)思氏地方政权中的军队指挥官。《百夷传》:“昭伯领百人”,相当于百夫长,其上有※昭纲(千夫长),再上为※昭录(万夫长);其下则有※昭哈斯(伍什长)、※昭准(什夫长 
- 北周武皇帝- 见“宇文邕” (898页)。 
- 北匈奴- 东汉时对留居漠北之匈奴人的称呼。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蒲奴单于立,右薁鞬日逐王比以己为前乌珠留若鞮单于长子,不得立,怀怨恨,于二十四年自立为䤈落尸逐鞮单于(袭祖父号,亦称呼韩 
- 刀补瓦- 1235—1287元代云南西双版纳第六世※召片领。傣族。※刀两掞之子。元世祖至元十年(傣历653年,1273),父卒,继位,为景龙金殿国国主。弟伊拉諰过嗣于勐唪酋法钪光为子,后继其义父位。继位后第三年 
- 刘嵩- 北魏大臣。字阿龙。匈奴独孤部人。东雍州刺史※刘乞归之子。原居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后徙河南洛阳(今洛阳市)。宣武帝(499—515年在位)时,任给事。请疏黄河,以通漕运,授龙门都将。以历年功不就, 
- 桂海虞衡志- 地方志书。宋范成大(1126—1193)撰。字致能,吴郡吴县即今江苏苏州市吴县人。原书3卷,今存1卷。作者曾任静江府(治今广西桂林市)知府,广南西路(今广西)安抚使2年,对当地风土人情比较熟悉。该书系 
- 武都王- 南北朝时期略阳清水氐豪杨氏的称号之一。始于后仇池国君主杨盛,宋武帝刘裕于永初三年(422)册封其为武都王。继之,杨玄、杨难当、杨僧嗣自称武都王。宋、齐、梁、北魏也分别以此号赐杨玄、杨难当、杨元和、杨僧 
- 桑乾都督府- 唐代在东突厥地区建立的羁縻机构。龙朔三年(663)分定襄都督府置。以其首领为都督,职位世袭。侨治朔方(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下辖郁射(郁射施部)、艺失(多地艺失部)、卑失(卑失部)、叱略4州。隶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