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国朝宫史

国朝宫史

书名。清乾隆七年(1742)奉敕撰,二十四年(1759)复命增修,二十六年(1761)书竣。1函10册,36卷。分圣训、典礼、宫殿、经费、官制、书籍等6门。是研究清代满洲宫廷史的重要史料。

猜你喜欢

  • 斛速益里干

    即“水达达”(424页)。

  • 鸿台吉

    蒙古贵族的尊称。亦译作洪台吉、黄台吉、珲台吉、欢台吉等。源于汉语“皇太子”。蒙元时期仅作为大汗长子、储君的尊称。明代不再限于大汗的太子,一些大领主亦拥有此号,如土默特部的※辛爱黄台吉、鄂尔多斯部的切尽

  • 大清池

    见“阗池”(2386页)。

  • 山北室韦

    唐代室韦诸部之一。亦称山北部。由隋以前的北室韦分解而来。《旧唐书》称该部位于※那礼部东北,具体所在有三说:一说在今大兴安岭萨起山以北的诺敏河流域,或说在大兴安岭北端伊勒呼里山北(东)今黑龙江省呼玛与爱

  • 禁公禁母

    解放前海南岛黎族地区被诬指能以法术咒人致病或致死的人。多为中老年人,男称“禁公”,女称“禁母”。据说前者禁人的做法是斩下鸡头或蛇头用树叶包裹起来,称“禁包”,对被禁的人点名道姓地念咒语,然后把“禁包”

  • 西嗕

    匈奴所属部落名。被匈奴奴隶主征服后,安置于匈奴东部地区(左地)游牧。汉宣帝地节二年(前68),乘匈奴饥馑,人畜死丧惨重,局势不稳,属国离叛之机,其部长率数千人南下附汉,在匈奴与汉朝边界处,与瓯脱(边境

  • 古州苗民起义

    清雍正乾隆年间贵州东南部苗民起义。为反抗清廷的军事强制和武力镇压,雍正十二年(1734),古州苗民包利欲行暴动,遭逮捕,经斗争获释。十三年二月,因地方官吏以征粮为名大肆敲榨,古州(今贵州榕江、黎平、从

  • 怒管

    又作“怒官”。清代纳西族、藏族等一些土司委派在怒江地区负责向怒族收纳贡品的傈僳族头人。缴纳贡品分官贡(怒语,傈僳语称“固也”)和贷贡(怒语,傈僳语称“干卡”)两种。前者规定每个家族每年交纳簸箕三个、白

  • 白腊布

    仡佬族传统工艺品。用羊毛织成的一种羊毛布。每年仲春剪下羊毛,手工纺成细线,可织出各种花纹的毛布料。因投放白腊场销售而得名。可作为制做大衣的用料。有些花纹可使布面起花,布里平板。盛行于贵州大方县等地。现

  • 青龙

    后赵义阳王石鉴年号。350年,凡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