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图佤语

图佤语

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称drba的蒙古族使用的语言。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布尔津、哈巴河、阿勒泰和富蕴等县,使用此语的人口两千多。在原苏联图佤自治共和国及蒙古国境内有20多万人使用这种语言。图佤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根据原苏联学者巴斯卡科夫的分类,图佤语属于该语族内的东匈语支回鹘—乌古斯语组里的回鹘-突厥次语组。其主要特点是:在语音方面,有9个基本元音,9个第二性长元音,8个紧喉元音;元音可分为前元音、后元音、圆唇元音、展唇元音、宽元音、窄元音;元音和谐较为严整,但唇状和谐有一定局限;有20个辅音音位;同语族部分语言中属于不同音位的小舌清塞音q′和舌根清塞音k′在这种语言中合并为一个音位;词首dʤ和同语族一些语言词首的j相对应;词首通常不出现复辅音,词尾有少量复辅音;重音一般落在词的最后一个音节。在语法方面,名词有数、格和领属性人称的范畴;我国图佤语还有谓语性人称的范畴,而俄罗斯图佤语无此范畴;数词30至90由3至9基数词和数词10复合而成;量词不发达,数词往往直接修饰名词;形容词有性质形容词和关系形容词之分;性质形容词有级的变化,但与同语族多数语言不同的是没有比较级,有弱级、原级和强级三个级;动词有人称、数、态、式、时、体等范畴和形动词、副动词、动名词等形式;构成动词条件式的附加成分比较特殊,表示人称的部分位于附加成分的前半部;俄罗斯图佤语第一人称命令式有双数形式;有一定数量的后置词;句子的主要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修饰语位于中心语之前。在词汇方面,派生法是构词的主要方法,其次是合成法;保留了较多的古代突厥语词;借词中蒙古语和哈萨克语词占了较大比重。俄罗斯的图佤人以前没有自己的文字。1930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1940年改用以基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猜你喜欢

  • 策旺喇布坦

    ①(?—1705)清代卫拉特蒙古青海和硕特部台吉。号达赖岱青。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固始讦第六子多尔济之子。康熙二十九年(1690)后,袭父爵为青海右翼长。驻牧青海布喀河到柴集河一带。三十六年(169

  • 恒乍绷起义

    清嘉庆年间傈僳族抗清斗争。又称维西起义。嘉庆六年(1801),云南丽江府维西(今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地区发生灾荒,傈僳族农民向康普、古刹二寨土司借粮度荒。土司等不但拒借,反诬傈僳族领袖沙尼(巫师)恒乍绷

  • 席特库

    1597—1666清初将领。满洲镶蓝旗人。佟佳氏。牛录额真努颜之子。天聪四年(1630),由佐领擢前锋参领,率军攻明锦州,奋勇冲杀立功。六年,与护军参领鳌拜略明边,俘获人口数千。后屡败明军,以功晋三等

  • 拓跋朝光

    党项羌拓跋部首领。拓跋守寂子。唐代宗永泰时(765—766)任静边州都督、左羽林大将军。唐朝为离沮内徙党项受吐蕃诱胁,永泰后迁其部于银州之北,夏州以东及绥、延等州。静边州都督府亦移置银州境内。其部地处

  • 楚伦安嘎

    鄂伦春语音译, “楚伦”意为“尖”,“安嘎”意为“房子”。是毕拉尔路鄂伦春人对“仙人柱”的称呼。详见“仙人柱”(571页)。

  • 闽越王无诸之孙。建元六年(前135),闽越王郢乘南越王赵陀死,发兵攻南越,武帝受南越王赵胡求救,出兵往讨,郢被其弟余善及族人所杀。因其恪守与汉约,独不与郢谋乱,被汉武帝遣使立为粤繇王,奉闽越祭祀。

  • 六万户

    明代东蒙古6个大部的统称。蒙文史籍云,元惠宗(顺帝)逃离大都(今北京)时,从各地脱出6万蒙古人众(一说10万人众),分散于漠南、漠北各地。后逐渐形成6个大部(万户),分左、右翼,分别由元裔的大汗、台吉

  • 君宝

    见“王廅”(202页)。

  • 阿大何

    契丹早期部落名。为※古八部之一。始见于《魏书》。是称据该书之“显祖纪”,他载稍异,该书“勿吉传”记为“拔大何”;“契丹传”与《辽史》、《通典》均记为“何大何”;《册府元龟》记为“阿大阿”。据契丹古老传

  • 奢卑城

    即“沙卑城”(11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