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壮锦

壮锦

壮族民间传统手工艺织品。原作“僮锦”。各地壮族妇女均会编织,以广西靖西、忻城、宾阳等地出产的最著名。织法:以白棉纱为经,以红、蓝、青、绿、黑等彩色丝线为纬,依图案将经、纬线交错编织即成。传统花纹有万字纹、水波纹、方格纹、云纹及花、鸟、虫、兽纹,以及由多种纹样组合而成的图案。色彩绚丽,精美厚重,经久耐用,永不变色。唐、宋已见于文献记载,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称“緂布”,谓广西左右江羁縻州峒(壮族地区)出产的“緂布”。“白质方纹”“佳丽厚重”,如汉代的“线罗”。元人撰的《蜀锦谱》也提到“广西锦”能与蜀锦媲美。明代始有“僮锦”之名。清初沈日霖在《粤西琐记》中云:“僮妇手艺颇工,染丝织锦,五彩灿然,与缂丝无异,可为茵褥。凡贵官富商,莫不争购之。”新中国建立后,靖西、忻城、宾阳均建有壮锦工厂,用机器生产,但民间还广泛流传有手工织作。产品远销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猜你喜欢

  • 祭敖包

    旧时蒙古族的一种祭祀活动。“敖包”又称“鄂博”、“脑包”,蒙古语意为“堆子”,以石块堆积而成,也有用柳条围建的。原是道路和境界的标记,后渐演变成祭祀山神、路神的地方。其数目各地不等,有单个的,有数个的

  • 杨吉尔汗

    见“江格尔汗”(885页)。

  • 八剌沙衮

    见“裴罗将军城”(2448页)。

  • 博思喜

    ?—1654清朝武官。博尔济吉特氏。古英和硕齐子。崇德三年(1638),袭父三等梅勒章京世职。顺治元年(1644)四月,随睿亲王多尔衮至山海关外,与梅勒章京图占击农民起义军。三年(1646)五月,随豫

  • 呼尔哈部

    见“虎尔哈部”(1385页)。

  • 古尔板索尔马

    蒙古语“古尔板”和藏语“索尔马”的叠称,即“三河”(46页)。

  • 仡佬语

    我国仡佬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仡央语支。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安顺地区和毕节地区的某些县内;另外,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遵义专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以及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地,也

  • 八旗童生

    参见“八旗生员”(28页)。

  • 大辽

    即“大辽水”(81页)。

  • 回缅官学

    学堂名,官办。清乾隆以后为在内府三旗内培训回、缅语文专业人才而特设的学堂。回文官学,原创设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属内务府,以司官2人管理学务。初选三旗幼童就读,学伊斯兰语文。于居京的新疆维吾尔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