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宛

大宛

西域古国名。又作破洛那、拔汗那、判汗、跋贺那等。位于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一带。王治贵山城(今乌兹别克卡散赛)。国王之下设副王、辅国王各一人。所属大小城邑70余。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稻麦。盛产葡萄酒、苜蓿、名马(汗血马)。商业发达,人皆精于商道。种族属欧罗巴种,皆深目高鼻多髯。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众30万,兵6万。初,汉武帝以其拒绝贸易汗血马,杀戮汉使,遣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兵伐之,斩其王毋寡,另立昧蔡为王,取马而归。后大宛贵人杀昧蔡,立毋寡昆弟蝉封为王,并遣子入侍,为质于汉。自此双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苜蓿、葡萄传入内地。东汉时曾役属于莎车。西晋太康六年(285),武帝遣使杨颢拜其王蓝庾为大宛王。南北朝时改称破洛那。北魏太和三年(479),遣使朝贡,献汗血马。唐时以其地置休循州都督府。天宝三年(744),唐玄宗改其国名为宁远,封宗室女为义和公主妻其王。明清时为浩罕汗国领地。

猜你喜欢

  • 察哈尔额鲁特

    蒙古部落分支名。清代察哈尔地区额鲁特人专称。有新、旧额鲁特之分。乾隆十九年(1754)前内附而居是地者,称旧额鲁特,有佐领18。是年起及以后内迁被安置者称新额鲁特,有佐领6。归察哈尔都统管辖。今为内蒙

  • 三顺王

    清初对明三降将的封号。后金天聪七年(1633),原皮岛毛文龙部将,攻陷登州而自号都元帅的孔有德,偕所部署总兵官耿仲明,率部航海归附,皇太极以授都元帅、总兵官,加赐敕印,后号其军曰天祐军。八年,广鹿副将

  • 华旦土丹嘉措

    1774—1847清代青海地区高僧。藏族。出生于嘉雅牧区地方。5岁坐床,拜然绛巴阿旺脑吾为师,聆听《甘珠尔》大藏经之教敕。7岁时,在神变祈愿法会上,讲《菩提道次精要》、《祝愿经》等经典。后在塔尔寺从六

  • 波朗

    傣语音译,“波”意为“父”或“长者”,“朗”含有“绳索”或“捆绑”之意,即专以绳索束缚他人的长官。解放前云南西双版纳封建领主召片领及召勐派往下属辖区负责督察工作的特使。大多由领主的家臣或亲属充任,故当

  • 契丹北枢密院

    见“契丹枢密院”(1566页)。

  • 李遇

    西夏将领。党项羌族。夏崇宗时,金国方强,常与夏国争夺宋地。正德元年(1127)五月,受崇宗李乾顺命,领兵攻宋威戍城,以金将婆卢火先取,两军战于城下,战不利,乃遗书金将完颜娄室,许以夏国天德、云内归金,

  • 父系氏族制

    一种以父亲确认血统、传承世系和财产的氏族制度。亦称父权制。一般存在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至金属器时代。是继母系氏族之后,石器工具进步,原始农牧业显著发展的产物。其基本特点是:共尊一个传说的男性为始祖,世系

  • 特免

    见“萧兀纳”(1992页)。

  • 乞烈尼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乞列厄卫。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七年(1409)四月设置之乞勒尼卫均改作奇穆尼卫。

  • 穷奇

    高车副伏罗部贵族。首领阿伏至罗堂弟。北魏太和十一年(487),随从兄率部10余万落,击退柔然追兵,西迁到车师前部(今新疆吐鲁番交河故城一带)西北,建高车国,奉从兄为“候娄匐勒”(意为“大天子”)统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