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州都督府
唐代在西突厥地区设置的羁縻机构。又作大漠都督府。高宗显庆三年(658)以葛逻禄炽俟部(一作婆匐)置。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职位世袭。辖地约在今新疆福海县一带(一作在乌隆古河以西地区)。隶北庭都护府管辖。
唐代在西突厥地区设置的羁縻机构。又作大漠都督府。高宗显庆三年(658)以葛逻禄炽俟部(一作婆匐)置。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职位世袭。辖地约在今新疆福海县一带(一作在乌隆古河以西地区)。隶北庭都护府管辖。
?—1754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姓伊尔根觉罗氏。礼部尚书顾八代孙,副都统顾俨子。初以监生入算学馆,修成算法诸书。康熙六十一年(1722),授吏部员外郎。雍正三年(1725),授户部郎中,迁监察御史
俄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又称中俄《喀什噶尔境西北界约》。1884年6月3日(清光绪十年五月初十),清朝划界大臣沙克都林扎布和俄国划界全权大臣、费尔干纳省副省长麦登斯基在新玛尔拉城签订。条约共
? —716唐代后突厥汗国可汗。又作默咄、墨啜、斩啜。名瓌。阿史那氏。天授二年(691),兄※颉跌利施可汗骨咄禄病卒,以侄默棘连幼弱,遂自立为可汗。鄂尔浑突厥文碑称作阿波干可汗。长寿二年(693),为
见“西域闻见录”(711页)。
见“兀慎歹成打儿汗打儿麻台吉”(113页)。
契丹外戚族帐名。《契丹国志·族姓原始》称:“番法,王族惟以后族通婚。”后族在契丹统治集团中具特殊重要地位。据《辽史·外戚表》:“契丹外戚,其先曰※二审密氏:曰※拔里,曰※乙室已。……拔里二房,曰大父、
碑铭。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承德普陀宗乘之庙落成,旋土尔扈特汗渥巴锡率众自俄回归祖国,入觐承德。弘历因作是记,命于庙前立石。铭文以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叙述土尔扈特西迁及其重返祖国始末。为
北元益宗脱古思帖木儿年号。1379—1388,凡10年。
见“薛列河卫”(2543页)。
即“顺奴部”(16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