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天堂寺

天堂寺

我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名寺之一。在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天堂乡。前身为约在唐宪宗时期(806—820)于大通河附近之本教寺院阳庄寺。元初,在此寺基础上建萨迦派寺院,藏语称“萨什迦贡”。噶玛噶举派黑帽系活佛噶玛若贝多杰,进京途经此地,于寺前建造镇龙塔,该地遂名“乔典堂”(意“塔儿滩”),寺院亦改宗噶举派。后又改宗格鲁派。明崇祯十二年(1639),青海高僧丹玛·崔臣嘉措重建该寺,称“朝天堂”,自是遂名天堂寺。清顺治四年(1647),青海东科尔寺活佛多居嘉措扩建该寺,任寺主,故成为东科尔属寺。九年(1652),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进京途经平番(今永登县)镇羌川时,赐名“扎西达吉林”,意“广慧寺”。此寺历时千余年,规模日趋宏大。有佛殿14座、经堂40座、活佛昂欠17坐、僧舍4千余间。寺内分设文学院和时轮金刚学院,设显宗五部经典与密宗,显、密兼备,尤重密宗。寺院规定修业、升级、考核及学位评定制度和学经制度,屡出名僧。为西北地区名寺之一,有“天堂八百僧”之称。寺内存有塑像、雕刻、壁画、经典、法器及木版印刷,手抄藏文经典等。1980年重修经堂一座。

猜你喜欢

  • 持至尸逐侯单于

    ?—195东汉时南匈奴单于。挛鞮氏(又作虚连题氏)。名於扶罗。※羌渠单于子。原任南匈奴右贤王。灵帝中平五年(188),父被右部䤈落与屠各胡攻杀后,嗣为单于,因杀其父之族人另立须卜骨都侯为

  • 东室韦

    唐代室韦诸部之一。《旧唐书》称该部分布“在 越河之北”。具体所在有二说:一说在今嫩江下游西岸支流洮儿河北岸,或说在嫩江上游之西。唐以后其名不见于史,疑为契丹所并。参见“室韦”(1748页)。

  • 孟塔西尔反抗运动

    10世纪末萨曼王族反抗喀喇汗王朝的运动。999年,萨曼王朝为※喀喇汗王朝所灭,萨曼国王之弟阿布·伊卜拉欣·伊斯玛伊尔领导余部进行反抗,屡败※喀喇汗王朝军队,得号“孟塔西尔”(意为“常胜者”),故名。后

  • 阿力古多兀王

    见“阿力古多”(1219页)。

  • 李小老

    ?—1800清代云南拉祜族反清首领。云南省澜沧县人。拉祜族。嘉庆四年(1799),响应双江以※李文明为首的拉祜族农民起义,率澜沧拉祜族农民起义军渡辣蒜江到双江与李文明义军会师,共同指挥攻打缅宁城,并占

  • 称台吉

    见“格哷博罗特”(1810页)。

  • 河蛮

    古族名。亦称西洱河蛮。属白蛮。“松外诸蛮”之一部。唐初即分布于今云南洱海地区,与当地六诏乌蛮并存。系不断迁入的汉族与当地白蛮等融合而成,故“自云其先本汉人”,语言、生产及习俗等亦与汉族有许多相似之处。

  • 多布栋策楞车敏

    ?—1931解放前新疆旧土尔扈特部喇嘛僧。一称“多活佛”。因母寡居时出生,于礼不合,遂托梦中受孕。西藏僧清活佛圆寂后,被寻认为其转世灵童。清廷赐名葛根(格根)。20余岁时,异父兄弟巴彦蒙库死,谋夺权位

  • 阿古柏

    1821—1877中亚浩罕汗国军官。本名穆罕默德·雅库甫伯克。又称穆罕默德·阿古柏·伯克。别号库西伯克。汉文史籍译称“怕夏”、“帕夏”、“雅各刊”、“俄古柏”。乌孜别克人(一说塔吉克人)。原为“巴特恰

  • 珠敦卫

    见“竹墩卫”(7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