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太和城

太和城

古城名。一作大和城。遗址在今云南大理旧县城南15里点苍山脚下,太和村之西,东临洱海。“夷语山陂陀为‘和’,故谓大和。”原为河“”所居。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南诏王皮逻阁(蒙归义)逐河“”,夺据之。二十九年(741,一作二十七年)自蒙舍川(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北龙宇图山)迁治于此,为南诏政治中心。《蛮书》载,该城“巷陌皆垒石为之,高丈余连延数里不断。”天宝六年(747),阁罗凤在城内修金刚城,作为避署宫。大历十四年(779)异牟寻嗣后,徙治于羊苴咩城(今大理旧县城西)。至段氏大理国时,渐废。今遗址内尚存《南诏德化碑》一座。

猜你喜欢

  • 失拜烟答

    ?—1516明代哈密回回都督。又译失伯颜答。初为都督佥事,自弘治七年(1494)始,与写亦虎仙共管哈密回回部众。正德元年(1506),奉忠顺王陕巴命至京贡马驼方物,署都督同知。曾暗通土鲁番。十一年(1

  • 宁更

    唐代吐蕃奴隶社会中奴隶阶级的一个等级。是奴隶中最低下的阶层,又译称“奴下奴之奴”,是“庸部”奴隶三等级“更”、“扬更”及“宁更”中的最低下者。无人身自由,完全隶属于奴隶主,任主人驱使、赠赐和买卖,无任

  • 天子质孙

    元朝皇帝于内庭大宴时所着特制衣冠。又作天子质孙服。冬、夏之服不同。冬有11等,夏有15等,衣料精美,饰以珠宝,极为富丽。参见“质孙宴”(1467页)。

  • 竹布

    古代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以竹纤维所织之布。据《南方草木状》:“箪竹,叶疏而大,一节相去五六尺,出九真。彼人取嫩者槌浸,纺织为布,谓之竹疏布。”《太平寰宇记》:宋代岭南道的广州、藤州、韶州、端州、循州、梅州

  • 胡岱达

    见“呼岱达”(1390页)。

  • 三乃卡

    见“帕玉乃卡”(1399页)。

  • 陶克南南

    见“依斯坦”(1461页)。

  • 李於阳

    1784—1826清代白族诗人。初名李鳌,字占亭,号即园。祖籍山东,张姓,先世于明初迁居大理,后融入白族。高祖张克明改姓李。两岁时又随父李元章迁居昆明。自幼好学,致力于经史辞章,能文工诗。嘉庆二十四年

  • 西域三十六国

    西汉时西域内属诸国的总称。《后汉书·西域传》:“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其地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玉门以西,葱岭以东。东汉荀悦《汉纪》分之为27小国、9个次

  • 同嘉江

    见“佟佳江”(10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