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女真进士题名碑

女真进士题名碑

碑名。又称“宴台碑”、“宴台女真国书碑”等。以女真文字题刻,记录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及第进士的情况,包括试题、考中者姓名及其里贯等内容。共有女真文字23行,据道光年间拓本,额题12字,正文尚存1116字。是研究女真文字和金代科举制度的重要资料和文物。立于河南省开封市曹门外东北7里的宴台地方。此地在北宋时为首都汴梁的东郊,为皇帝每年春耕藉田时祀先农之处,祀毕即在此地以享胙宴百官,故名宴台。金迁都汴京后在此建学宫,故每次考完进士后所刻进士题名碑均置于此。该碑为唯一传世的一块。原用汉字、女真字将同一内容分刻两面,明宣德二年(1427),当地人磨去该碑的汉字一面,改刻了修河神庙碑,致使女真文一面失去对译的汉文,给后人解读造成一定困难。现存开封地区博物馆,碑的下部字多漫漶。南宋人周密的《癸辛杂识》一书最早提及此碑。最早著录女真字碑文的是清代王昶的《金石萃编》。最先发表的拓本是清道光十三年(1833)刻印的刘师陆的《女真字碑考》,此文后转载于1936年出版的《考古》第5期。国外学者在上个世纪已有人研究此碑,如法国德维利亚撰的《宴台碑考——关于女真文的论文》一文,载于《河内远东研究院院刊》1882年第1卷。日本《史学杂志》也在1909年第20编第6号上发表了拓本照片。我国学者罗福成、王静如等,在解放前也对此碑作过解读。金光平、金启孮在《女真语言文字研究》一书中,对该碑的解读最详尽。

猜你喜欢

  • 营盘田

    16世纪中叶郑成功在台湾推行的一种寓兵于农的土地经营方式。1662年,郑成功率大军入台驱逐荷兰侵略者,因来台人口骤增,粮食匮缺,命部队分赴各驻地屯垦,自耕自给,故名。士兵们农忙时垦种,利用农隙之时,训

  • 四典会要

    书名。中国伊斯兰教著作。清末经学大师马复初撰。4卷。咸丰八年(1858)成书。复初(1794—1874),字德新,云南大理人,回族,精通阿拉伯文、波斯文和伊斯兰教典籍,著述等身。此书卷一为“信源六箴”

  • 讷吾鲁孜节

    见“那吾鲁孜节”(932页)。

  • 撒花

    蒙古语音译。源于波斯语。又译撒和、扫花。《元朝秘史》释为“人事”。(1)指馈赠礼物或宴请客人。《观堂集林》:“人事,犹云人情也”。“都城豪民每遇假日,必以酒食招致省宪僚吏翘杰出群者款之,名曰撒和”。把

  • 苗蛮图册

    书名。成于清代,绘者佚名。全书共82图。与清人李宗昉所撰《黔记》中名称雷同,如倮㑩、仲家、龙家、红苗、白苗、青苗、黑苗、仡佬、东苗、西苗、侬苗、土人、��佬、

  • 盍稚

    见“氐”(610页)。

  • 孝堆

    藏语音译,意“侍从”、“官员”等。旧时西藏对低级官吏的泛称。其中原西藏地方政府和各大活佛属下者,均占有世袭的※封地和农奴,属于农奴主阶级。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已逐渐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 么些蛮

    元代古族名。今纳西族。为汉晋时“摩沙夷”、唐初“磨些蛮”的同音异译。仍居于唐南诏时期的地方。《元史·地理志》通安州:“治在丽江之东,雪山之下。昔名三赕,仆繲蛮所居。其后么些蛮叶古乍(年)夺而有之,世隶

  • 蒙文翻译乡试

    清代蒙古八旗翻译考试名目。雍正九年(1731)开设,只限于蒙古旗人参加。由蒙古考官1人,同考官2人主持考试。乾隆以前从满文《日讲四书》及满文奏疏中各出试题一首,要求用蒙文译出,乾隆以后改从满文《性理》

  • 若尔盖

    地名。即今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若尔盖县。位于阿坝之西北,北接甘肃省,东邻松潘,南界红原县,西隔黄河与青海相望。所辖唐柯、郎木、多玛三地为牧区,铁布、求吉两地为农业区。部落小而多,俗有十二部之称,即: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