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孔木散

孔木散

撒拉语音译,亦作库木散,意为“一个根子”、“一姓人”、“远亲”、“外家”,是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远亲组织。也是相当于宗族组织的撒拉族基层社会组织。流行于青海、甘肃等地。一般由3—5个※阿格乃(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近亲组织)组成,多是同祖同父的后裔,个别地区也有不属阿格乃的外来户,逐渐由血缘组织扩大到地缘组织。自成聚落,有公共山林、墓地。以个体家庭为独立经济单位,但在生产及生活上有互相帮助的义务。一家盖房,全孔木散协助,只管吃饭,不计报酬。翻地、播种、收割、打碾等农活,都是以工换工,不另计酬。结婚时,男方的阿格乃、孔木散各户,招待女方的阿格乃、孔木散各户。遇丧事时,同孔木散的人帮助挖坟地。早期内部禁止婚配,近代方允通婚,并有血亲复仇的习俗。在典当、出卖土地时,内部有优先购买权或有权赎回。每个孔木散都有自己的户长,称“哈尔”,主持本孔木散内部事务,另有一学董,参加宗教寺院的管理。在土司制度时期,哈尔之职世袭,后改为轮流担任。解放前随着封建关系的日趋发展,其组织及作用逐渐消失。

猜你喜欢

  • 土烈士连

    见“烧饭”(1928页)

  • 辽史拾遗

    书名。清厉鹗撰。共24卷。初刻于乾隆八年(1743)。鹗,字太鸿,钱塘(今杭州)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作者引用史书、方志、碑刻等358种,仿裴松之注《三国志》体例,竭生平之力,对《辽史》详

  • 四大林

    指藏传佛教(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四大活佛驻锡的拉萨四大寺院。即功德林(济咙活佛驻场)、丹吉林(第穆活佛驻场),策墨林(策墨林活佛驻场)、锡德林(一说为策觉林,热振活佛驻场)。清册封此四寺之大活佛为“

  • 兴国应圣公

    金代对混同江(今松花江和黑龙江下游)神的封号。大定二十五年(1185),以昔太祖完颜阿骨打征辽,策马径渡混同江“江神助顺,灵应昭著”。乃修祠宇,封混同江神为兴国应圣公,致祭如长白山仪,锡以上公之号。

  • 捷连乌特

    见“特楞古特”(1874页)。

  • 刘卫辰

    ?—391晋代铁弗匈奴首领。※刘务桓第三子,※刘悉勿祈弟。东晋穆帝升平三年(359),兄卒,杀兄子自立,朔方以西,东至上郡,控地千余里。遣子朝代国,娶代王拓跋什翼犍女为妻。同时通好前秦,被苻坚封为左贤

  • 伯要儿

    见“伯言儿”(1090页)。

  • 彭添保

    明代湖广永顺土官。土家族。永顺(治今湖南永顺县东南)宣抚使※彭万潜子。洪武二年(1369),父卒,袭宣抚使职。五年(1372),遣使献夏明玉珍所授之印。六年,于其地置永顺等处军民宣慰使司,命为宣慰使,

  • 南诏圣明文武皇帝

    见“隆舜”(2136页)。

  • 辛亥制度

    后赵汇编的律令。又称“辛亥制”。晋太兴二年(319),上党武乡(治今山西榆社县西北社城)羯人石勒自称赵王,建赵国,史称后赵,为十六国之一。建国后,以乱世律令滋烦,不适应用,遂删简律令,命法曹令史贯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