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卫制
契丹语作“斡鲁朵”。是由契丹王朝产生,沿袭至金、元的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一说创于契丹开国初,《辽史·兵卫制》记:“太祖(※耶律阿保机)以迭刺部受禅,分本部为五院、六院,统以皇族,而亲卫缺然,乃立斡鲁朵法。”据《太祖纪》:分迭剌部为二院在天赞元年(922)十月。是制内容,《营卫志》称:“辽国之法:天子践位置宫卫,分州县,析部族,设官府,籍户口,备兵马。崩则扈从后妃宫帐,以奉陵寝。有调发,则丁壮从戎事,老弱居守。”有辽一代,除九任皇帝外,两摄政皇太后和圣宗皇太弟※耶律隆庆皆置设。居特殊地位的汉人宰相韩德让(契丹皇帝赐姓名耶律隆运)亦“拟诸宫例”置府,共12宫1府。各有专名。“太祖曰弘义宫,应天皇后曰长宁宫,太宗曰永兴宫,世宗曰积庆宫,穆宗曰延昌宫,景宗曰彰愍宫,承天太后曰崇德宫,圣宗曰兴圣宫,兴宗曰延庆宫,道宗曰太和宫,天祚曰永昌宫。又孝文皇太弟有敦睦宫,丞相耶律隆运有文忠王府。”各宫有直属的军队、民户、州县,构成独立的军事、经济单位,为帝后私有。其主要任务,据《兵卫志》称:“入则居守,出则扈从,葬则因以守陵。”设有专官管理,《百官志》云:“辽建诸宫斡鲁朵,部族、蕃户,统以北面宫官。”诸宫府共领州38,县10,提辖司41(一作47,或49),石烈23,瓦里74,抹里98,得里2,闸撒19。共有203000户(一作205000户)。
附 契丹宫卫表
| 契丹语名 (括号内 为汉译)  | 汉 语 名  | 所置者 | 中心地 | 陵寝 | 所领 | |||||||||
| 正 户  | 蕃 汉 转 户  | 骑 军  | 州 | 县 | 提 辖 司  | 石 烈  | 瓦 里  | 抹 里  | 闸 撒  | |||||
| 算 (心腹)斡鲁 朵  | 弘 义 宫  | 辽太祖耶律 阿保机  | 临潢府 | 祖州东南20 里  | 8 千  | 7 千  | 6 千  | 5 | 1 | 4 | 2 | 4 | 4 | |
| 国阿辇 (收国) 斡鲁朵  | 永 兴 宫  | 辽太宗耶律 德光  | 游古河侧 | 怀州南30里 | 3 千  | 7 千  | 5 千  | 4 | 2 | 4 | 1 | 4 | 13 | 7 | 
| 耶鲁盌 (兴盛) 斡鲁朵  | 积 庆 宫  | 辽世宗耶律 阮  | 土河东 | 长宁宫北 | 5 千  | 8 千  | 8 千  | 3 | 1 | 4 | 1 | 8 | 10 | |
| 蒲速盌 (兴隆) 斡鲁朵  | 长 宁 宫  | 应天皇太后 述律平  | 高州 | 龙化州东100 里  | 7 千  | 6 千  | 5 千  | 4 | 3 | 4 | 1 | 6 | 13 | |
| 夺里本 (讨平) 斡鲁朵  | 延 昌 宫  | 辽穆宗耶律 璟  | 糺雅里山 南  | 京南 | 1 千  | 3 千  | 2 千  | 2 | 3 | 1 | 4 | 4 | ||
| 监母 (遗留)斡 鲁朵  | 彰 愍 宫  | 辽景宗耶律 贤  | 合鲁河 | 祖州南 | 8 千  | 1 万  | 1 万  | 4 | 2 | 4 | 2 | 7 | 11 | |
| 孤稳 (玉)斡鲁 朵  | 崇 德 宫  | 承天太后萧 绰  | 土河东 | 袝景宗皇 帝  | 6 千  | 1 万  | 1 万  | 4 | 1 | 3 | 3 | 7 | 11 | 5 | 
| 女古 (金)斡 鲁朵  | 兴 圣 宫  | 辽圣宗耶律 隆绪  | 女混活直 | 庆州南安 | 1 万  | 2 万  | 5 千  | 5 | 4 | 4 | 6 | 9 | 5 | |
| 窝笃盌 (孳 息) 斡鲁朵  | 延 庆 宫  | 辽兴宗耶律 宗真  | 高州西 | 上京庆州 | 7 千  | 1 万  | 1 万  | 3 | 4 | 2 | 6 | 6 | ||
猜你喜欢
买买铁力汗
民国初年新疆库车叛乱事件头目。巨商。维吾尔族。1918年5月,在英帝国主义策划下,密谋于封斋日发动武装叛乱,号召杀尽汉人,“收复领土”。因被官府发觉,仓促起事,聚徒攻城,烧杀抢掠。由于不得人心,不久被
哈克图山
位于内蒙古大巴林西与西乌珠穆沁旗分界处。兴安岭支脉。山的左侧为森林地带,右侧危峰耸立,峡中泉水屈曲下注。
黑山派
中国伊斯兰教派之一。又称“黑山宗”、“黑帽派”。17世纪初年起流行于新疆。始祖玛阿图木·阿杂木第七子伊斯哈克·瓦里(一称伊萨克)和卓。相传早年在汗·阿里克西柯尔克孜族聚居区布教,徒众喜冠黑帽,故名。宗
摆夷
又写作摆衣。旧时傣族的他称,清初始见,即百夷、伯夷、白衣的同音异写。见“百夷”(747页)。
阿泥
古族名。元明清文献中先后称“斡泥”、“窝泥”、“和泥”、“和尼”、“倭泥”等,皆“哈尼”的同音异写。其族分布极广。天启《滇志·种人》:“阿迷州(开远市)称阿泥”,同书“云南府”:“阿泥井在城北二十里江
殿前司
西夏官署名。属次等司。西夏语音“北与啰”,掌京师军队。天盛年间(1149—1169)设8正、8承旨、10都案、60案头。
伊循城
西域古城名。见《汉书·西域传》。《汉书·冯奉世传》作伊修城。《北史·西域传》称鄯善东城。唐《沙州都督府图经》在作屯城、小鄯善。《新唐书·地理志》作七屯城。《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作大屯城。遗址在今新疆若
刁完
见“迪万”(1427页)。
外七鄂托克喀尔喀
明代东蒙古喀尔喀(罕哈)万户之一部分。亦译外喀尔喀七部,向称外喀尔喀。正德五年(1510),达延汗统一东蒙古六万户,不久将喀尔喀万户西部地区及属民(即外喀尔喀)封予第十一子格哷森扎(格列山只台吉)。后
曼头城
古城名。又作蔓头城。因山得名。故址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南附近。地当古时通往新疆、西藏的要道。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高凉王拓跋那讨吐谷浑,军次此城,吐谷浑王慕利延率部西渡流沙,西入于阗。隋大业五年(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