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察罕帖木儿

察罕帖木儿

?—1362

元末将领。字廷瑞。畏兀儿人,一说为乃蛮种人。祖籍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自曾祖阔阔台随元军收河南,遂定居颍州沈丘(今安徽临泉西北)。至正十二年(1352),组织地主武装数百人,与信阳之罗山人李思齐联兵,败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取罗山,被委为汝宁府达鲁花赤,拥兵万人,屯驻沈丘,镇压义军。十五年,战河北、淮右,败义军于中牟等地,以功升刑部侍郎。次年,进兵部尚书,破殽陵、灵宝,以功佥河北行枢密院事。十七年,入潼关,援陕西,授陕西行省左丞。败大宋农民军白不信于凤翔,平定关中。次年,率军入援京都,设伏晋南南山,败关铎义军,定河东,进陕西行省右丞。十九年,水陆并进,败大宋丞相刘福通,取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迫宋主韩林儿退走安丰,定河南,授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兼知河南行枢密院事,重兵屯太行,分镇关陕、荆襄、河洛、江淮。与屯驻大同之孛罗帖木儿争夺晋、冀,顺帝屡诏和解,无效。二十一年,出兵镇压山东起义军,招降田丰、王士诚,复东平、济宁、破济南,围益都,官拜中书平章政事、知河南山东行枢密院事。次年,视察军营时被田丰、王士诚刺杀。先后追封忠襄王,颍川王。

猜你喜欢

  • 辽文汇

    见“全辽文”(830页)。

  • 克新和卓

    见“喀申和卓”(2206页)。

  • 凉山彝族四十八甲

    解放前四川凉山部分彝族的保甲组织。1922—1923年间,西昌县礼州李子沟(今喜德县红玛区)黑彝奴隶主列额马达绝嗣,家族中的哈尔达阿火等欲瓜分其遗下的48户娃子(包括曲诺、阿加、呷西)。娃子们在曲诺吉

  • 游方

    苗族婚俗。旧称摇马郎。不同地区名称各异,有会姑娘、跳月、跳场、跳花、坐月、坐寨等称。男女青年通过对歌自由选择佳偶的社交活动。源于原始社会氏族外婚制。最初尚存有野合或提供宿寨房等遗风。近代多在节日、农闲

  • 兀良哈万户

    明代东蒙古※六万户之一。一译“乌梁海”,明人称之为“黄毛”。兀良哈为一古老部落,居于贝加尔湖东西的原始森林中,部分进入南部草地及不儿罕山(今肯特山)。骁勇善战,曾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立过显赫战功。其东迁

  • 回回译史

    元代职事翻译的回回属吏。元朝由于迁入中国的回回人益增,他们多使用波斯文或阿刺伯文。至元二十六年(1289),元政府于大都(今北京)设立※“回回国子学”,教习亦思替非文字(波斯文)。学员学成后,多充任各

  • 龙州安抚司

    明代四川地方土司官署名。参见“松潘等处安抚司”(1298页)。

  • 万户都护

    吐蕃在河陇占领区设置的官职。藏文写作“nang rje po”。其意解释不一。藏文直译为“内王”,故又有译为“内相”者;一说可能是“万户都护”或“州内万户长”。在敦煌藏文文献中多见任此职者。敦煌文献伯

  • 觉罗琅玕平傈碑

    碑名。原碑在云南省昆明市劝业场城隍庙内。清嘉庆八年(1803)十月,云南丽江府(治今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与昆明等地官绅立。碑高约170厘米,宽约100厘米,无碑额,碑文28行,满行70字,右行,正书。内

  • 咸安宫官学

    清代旗学学堂名,官办。清代为八旗、内府三旗子弟开办的初高级综合学堂。雍正七年(1729)创立,属内务府,以其总理事务大臣一人专管学务,又特简协理事务大臣无定员。初从内府三旗选取满、汉学生90名。乾隆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