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安
旧县名。即今巴塘。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部,金沙江东。古为白狼国地。唐宋时为吐蕃所据,元、明两代为乌思藏据。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内附,雍正七年(1729)设正副宣抚司、粮台及都司、千总各职。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流设县。三十四年(1908)改称府,1913年仍改县,1921年将义敦县西部并入,仍为县。1951年改为巴塘县。为全康区温暖平坦之河谷平原,历为康区大部落酋长住牧地。有公路东通※康定,西通拉萨。
旧县名。即今巴塘。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部,金沙江东。古为白狼国地。唐宋时为吐蕃所据,元、明两代为乌思藏据。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内附,雍正七年(1729)设正副宣抚司、粮台及都司、千总各职。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流设县。三十四年(1908)改称府,1913年仍改县,1921年将义敦县西部并入,仍为县。1951年改为巴塘县。为全康区温暖平坦之河谷平原,历为康区大部落酋长住牧地。有公路东通※康定,西通拉萨。
清代满族新婚妇女所着的一种服饰。因在褂上缀以8个刺绣或缂丝的彩团,故名。
见“勒勒车”(1986页)。
见“石抹元”(451页)。
见“郁羽陵”(1350页)。
详见“羊卓万户”(890页)。
书名。元回回人※迺贤撰。凡16卷。为至正五年(1345)北游,自浙江出发,渡淮北上,溯大河而历安徽、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对所到处之山川、古迹、旧闻遗俗,编辑考订而成的地理学专著。今存3卷为自《永乐大
?—1539明广西大藤峡瑶民起义首领。广西桂平县人。瑶族。嘉靖十七年(1538),武靖州土目黄贵、韦香勾结地方驻军指挥潘翰臣侵占瑶民田庐,诱杀其兄胜海。积愤,聚众起义,以大藤峡弩滩为据点,与官府抗衡。
见“叱六于”(543页)。
又作“慕容步萨钵”。吐谷浑王伏允号。见“伏允”(796页)。
东汉时烧当羌首领之一。※滇吾子,※迷吾弟。东汉元和三年(公元86年),与兄迷吾举兵反汉。秋,入陇西(治今甘肃临洮)界,遭郡督烽掾李章追击,被俘,将送郡府,其声言:“独杀我,无损于羌。诚得生归,必悉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