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德昂语

德昂语

我国德昂族使用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德昂族有15426人(1990),主要分布在云南的潞西、镇康、保山、瑞丽、陇川、梁河、盈江和永德等县。国内与它相近的语言有佤语、布朗语、克木语等。国外的德昂族约有10万,主要分布在缅甸境内。以纳昂方言硝石沟话为例,它有如下特点:单辅音有31个,复辅音有56个。鼻音分清化和不清化两套;塞音、塞擦音分清浊。单元音有16个,复元音有29个。有些元音分长短,但有的短元音只出现在极少数词里。元音后面还可带辅音尾,可作辅音尾的有—p、—t、—k、—m、—n、—、—、—h共8个。词汇以单音节词根为基础,构词除了用词根复合法外,也有用词根加前加成分的,以词根元音内部的屈折变化区分人称代词的双数与复数;修饰语一般在被修饰语之后;句子成分和基本次序是:主语——谓语——宾语。德昂语可分为纳昂、布雷和若买三个方言。纳昂方言主要通行于镇康、耿马、永德、保山等县以及潞西县的个别村寨;布雷方言主要通行于潞西、盈江、梁河等县的大部分德昂族所居住的地区;若买方言主要通行于瑞丽、陇川、畹町等县(市)以及潞西县的个别村寨。

猜你喜欢

  • 额尔德尼额尔克托克托鼐

    ?—1749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台吉。又作厄尔德尼俄尔克他克他耐。博尔济吉特氏。青海※固始汗孙※衮布长子。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父死,受命袭多罗贝勒爵。五十五年(1716),青海诸台吉定盟,分领和硕

  • 布努

    部分瑶族自称。分布在广西都安、巴马、田阳、河池、百色、南丹、忻城、宾阳、上林、马山、田东、隆安、平果、德保、来宾、宜山及云南富宁等地。大多居于山区,男女外出多背竹篓,故有“背篓瑶”之称。操“布努话”,

  • 葛腊哆

    后突厥汗族。※乌苏米施可汗之子。受命辖西杀。唐天宝(742—756)初,拔悉密、葛罗禄、回纥3部共攻后突厥,其父败亡,遂与西叶护阿布思率5千帐降唐,受封怀恩王。

  • 石盏女鲁欢

    ?—1233金大将。又作石盏女鲁霤。本名十六。女真族。石盏氏。兴定三年(1219),以善将兵,由河南统军使改元帅右都监,行平凉元帅府事。建议建城镇戍,就地屯田,且耕且战,以遏西夏入扰,以功迁昌武军节度

  • 刘知远

    895—948五代后汉皇帝。947—948年在位。西突厥别部沙陀人。后唐奠基者※李克用列校刘璜之子,生于太原。初事后唐明宗李嗣源,寻转为石敬瑭(后晋高祖)牙门都校。力助石敬瑭举兵反后唐,为北京马步军都

  • 密直学士

    见“密学”(2122页)。

  • 皇兴

    北魏显祖献文帝拓跋弘年号。467—471年,凡5年。

  • 薛撤

    ?—1197蒙古国建立前主儿乞部首领。又译撒察、薛扯。另“别乞”(“族长”之意)。忽秃黑秃主儿乞之子。与铁木真(成吉思汗)同宗,均为合不勒罕曾孙。原附札只刺部札木合。宋淳熙十六年(1189),率众归依

  • 碾伯所志

    青海省方志。清李天祥(山东临番县人,曾任碾伯所千总)编撰,梁景岱(陕西三原县人,曾任西宁卫儒学教授)鉴定。成书于康熙四十六年至五十年(1707—1711)之间,故又称《康熙碾伯所志》、内容涉及今青海乐

  • 策里浪吉

    见“定日”(15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