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成吉思汗陵西迁

成吉思汗陵西迁

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成吉思灵寝向为蒙古族人民所尊奉。芦沟桥事变后,日军侵归绥、包头,有西进之势。投降日寇的德穆楚克栋鲁布亦有劫持成吉思陵寝的企图,沙克都尔札布等蒙古王公为使陵寝不落入敌手,于1939年5月先将陵寝移至沙王府,继将陵寝,后与苏鲁特神物及守陵之达尔哈特人等运送至陕西省北部榆林镇,复经延安、西安运至甘肃榆中县西兴隆山,安放在大佛殿,伊克昭盟并成立驻甘肃省成吉思汗陵寝办事处。兴隆山位于兰州市南约60公里处,是成吉思汗攻打西夏时避暑之地。抗日战争胜利后,达尔哈特等请将陵寝运往鄂尔多斯,国民政府未允。1949年解放军挺进甘肃,国民党西北军阀马步芳将陵寝迁至黄教圣地塔尔寺。不久解放军解放西宁市,专往塔尔寺供奉成吉思汗陵寝,并宣布一切祭祀费用皆由解放军开支。1953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报请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准将陵寝迁回。遂于1954年3月由塔尔寺迁返伊克昭盟大伊金霍洛。

猜你喜欢

  • 噶玛兰

    高山族语音译。台湾地名。亦作哈仔难、甲子兰、蛤仔兰等。位于台湾东北部,今称宜兰。为“三十六社土番之地”。清统一台湾后,大陆移民多次欲深入此地开垦,都因遭当地高山族人的反对而入垦未成。嘉庆(1796—1

  • 宕昌王

    宕昌羌国首领。部落原居邓至羌西北,即白龙江、白水羌上游及其以西地区,居民2万余落,为西羌中强部。吐谷浑兴起,威逼其部,部落酋帅梁懃联合诸部,建立政权,始称王。传至其孙弥忽,于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

  • 德成

    ? —1732清初文臣。满洲镶红旗人。兆佳氏。康熙四十三年(1704),由笔帖式授礼部主事。五十六年(1717),兼副参领。五十七年迁工部员外郎。雍正三年(1725),迁参领,擢镶红旗满洲都统兼火器营

  • 郎君行记

    金代契丹小字、汉字合璧碑刻。全称“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王圭、黄应期撰。刻于金太宗天会十二年(1134)十一月四日。碑文刻在陕西省乾县乾陵乡武则天陵前著名的无字碑上。刻文在碑的正中部分,四周环刻

  • 沙勒

    见“喀什噶尔”(2205页)。

  • 塔塔尔语

    我国塔塔尔族使用的语言。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伊宁、塔城、奇台等地,使用人口1千多。塔塔尔语在类型上属粘着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主要特点是:在语音方面,有10个元音音位,除有前高

  • 察伋

    1305—?元朝官员。字士安。蒙古塔塔儿氏。居莱州掖县(治今山东掖县)。家有“昌节斋”,自号“海东樵者”。元统元年(1333)进士,授翰林编修,历南台御史、经历,至正二十年(1360),为江西廉访佥事

  • 哈勒珲河卫

    见“阿儿温河卫”(1235页)。

  • 投下军州

    即“头下军州”(631页)。

  • 白兰羌

    西羌的一支。又作白狼。东汉永平(公元58—75年)中,其王唐菆与百余国600余人奉贡,称为臣仆,并献《远夷乐德歌》、《远夷慕德歌》、《远夷怀德歌》三首。永元十二年(100)复来归义,诏赐金印紫绶。居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