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手礼
①契丹帝王奖谕将士的一种礼仪。《辽史·国语解》称:“执手礼,将帅有克敌功,上亲手慰劳;若将在军,则遣人代行执手礼。优遇之意。”对于亲近的外国首领,在特殊情况下亦可用此礼。《太宗纪》载,天显十一年(936)九月,“敬瑭率官属来见,上执手抚慰之。”闰十一月,“晋帝辞归,上与宴饮,酒酣,执手约为父子。” ②清代满族人见面的一种普通礼节。流行于东北地区。流行较晚,早期多行抱见礼。后以此礼代之。执手即握手,身份及年龄相仿者,立掌平执;年长者则垂手引之,年少者仰手迎之。
①契丹帝王奖谕将士的一种礼仪。《辽史·国语解》称:“执手礼,将帅有克敌功,上亲手慰劳;若将在军,则遣人代行执手礼。优遇之意。”对于亲近的外国首领,在特殊情况下亦可用此礼。《太宗纪》载,天显十一年(936)九月,“敬瑭率官属来见,上执手抚慰之。”闰十一月,“晋帝辞归,上与宴饮,酒酣,执手约为父子。” ②清代满族人见面的一种普通礼节。流行于东北地区。流行较晚,早期多行抱见礼。后以此礼代之。执手即握手,身份及年龄相仿者,立掌平执;年长者则垂手引之,年少者仰手迎之。
?—1664清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姓舒穆禄氏。额驸扬古利孙,塔瞻子。顺治四年(1647),袭父一等公爵。八年(1651),授领侍卫内大臣。十七年(1660),授定西将军,与都统卓罗等率禁旅,会同吴三
古地名、古国名。即唐代吐蕃杳雄(又译羊同)之别称。地在今西藏札达县境。唐末吐蕃奴隶起义,赞普王室一支迁此,赞普后裔德祖衮于此建古格王朝,旧称札朗宗,意“根本驻地”。盛行佛教,有托林寺等寺院。所建王宫依
?—526北魏宗室。因避唐高祖讳,又作元深,字智远。鲜卑元氏(拓跋氏)。太武帝※拓跋焘玄孙,广阳王元嘉子。永平四年(511),父卒,袭爵。孝明帝(515—528年在位)初,任肆州刺史,预行恩信,族人便
亦译“阿哇尔”,见“柔然”(1779页)。
蜀人氏族名。《史记·五帝本纪第一》载:黄帝正妃所生第二子“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据此,近人谓为氏族名,或谓蜀人为汉族的支系。
苗族自称之一。苗语译音。亦译作“代脑”。史称黑苗、短裙苗等。讲苗语黔东方言。主要分布在黔东南舟溪、丹寨、雷山等地。详见※苗族。
见“苻雄”(1342页)。
即“完颜承晖”(1159页)。
即“顺奴部”(1691页)。
即“噶玛兰”(25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