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戈
云南西双版纳和澜沧等地哈尼族居屋称谓。类似※“干栏”,但较之简陋。竹木结构,以茅草或木板盖顶,上下两层。楼下用于饲养牲畜,存放薪柴,安置脚碓,楼上住人。宽敞,但通风、照明欠佳。一屋隔为两间,男女分住,有分别出入的门道和楼梯。每间各设一火塘,男室火塘供取暖和接待客人,女室火塘作饭。男室门口搭有晒台,供晒衣物、谷物、做针线家务和休闲。儿子成年,在屋旁另建一小屋居住。建房在秋收后,主人只需准备好材料,由村寨邻里帮助。建成,举行“贺新房”仪式,主人杀猪备酒,酬谢帮助者。
云南西双版纳和澜沧等地哈尼族居屋称谓。类似※“干栏”,但较之简陋。竹木结构,以茅草或木板盖顶,上下两层。楼下用于饲养牲畜,存放薪柴,安置脚碓,楼上住人。宽敞,但通风、照明欠佳。一屋隔为两间,男女分住,有分别出入的门道和楼梯。每间各设一火塘,男室火塘供取暖和接待客人,女室火塘作饭。男室门口搭有晒台,供晒衣物、谷物、做针线家务和休闲。儿子成年,在屋旁另建一小屋居住。建房在秋收后,主人只需准备好材料,由村寨邻里帮助。建成,举行“贺新房”仪式,主人杀猪备酒,酬谢帮助者。
即“晌”(1867页)。
又称“戊辰事变”。阿拉善旗革新派贵族反对王权统治的武装暴动。20世纪20年代初,绰号“小三爷”之台吉德钦一心诺尔布(汉名德毅忱),因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不满札萨克亲王塔旺布鲁克札勒的统治,积极发展力量
书名。两粤山水民俗民族志。不分卷(一作3卷)。清张心泰(江苏江都人,汉族)撰。约成书于光绪八年(1882)。篇幅较大,内容记述两粤山川、名胜、物产、民俗、民族等。记贺县的瑶族、广西土司地区的壮族及海南
? —1592明朝宁夏副总兵。蒙古族。明副总兵※哱拜子。万历十七年(1589),父致仕,依例子袭父职。十九年,因青海蒙古火落赤、真相等屡败明军,土默特部顺义王扯力克西行助之,洮河告急,获明御史周弘哱举
元末明初第一代土族辛土司。青海西宁州人。元末为百户,明洪武四年(1371)附明,授充小旗。其孙辛庄奴功升百户,始以辛为姓,曾辖有“土舍”、“土民”100余户,男女200余人,居地在今民和县三川等地。
清代布鲁特(柯尔克孜)部落名。又称齐里克部。乾隆二十四年(1759)归附清朝。有200余户。在乌什城西北沙图卡伦外鄂斯塔勒地方游牧,通伊犁。距喀什噶尔城(今新疆喀什)300余里。归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管辖
参见“栽岩议事”(1843页)。
见“阗池”(2386页)。
傣语音译。明代傣族麓川(治今云南瑞丽县)思氏地方政权的军官。《百夷传》:“领一伍者为昭哈斯”,相当于伍什长。
侗族民间故事。相传清雍正(一说康熙)年间,贵州古州厅(今榕江县)东江地方的侗族姑娘娘美和邻近青年珠郎相爱,互订终身。为摆脱“姑舅表婚”的束缚和逼婚,双双逃至从江贯洞财主吴银宜家帮工。吴银宜垂涎娘美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