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撂档子

撂档子

赫哲族旧时的丧葬祭仪。俗称“送魂”。亦作“了档子”。“档子”,赫哲语音译,指人死埋葬后,其晚辈仍将死者生前用的被褥放在原处,晚铺开,早叠起,炕上供着斟满酒的杯子、烟袋、食物等,供其享用。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举行时间视死者家庭经济状况定在1周年或2周年、3周年时,穷人家多在百日后办理。完毕,撤去“档子”,晚辈脱去孝服,故称“撂档子”。仪式隆重,多用苇席或白布搭棚,用木做一“木古法”(人偶)代表死者置于棚内;也有不搭棚的,仅在死者住的地方置一“木古法”。届时,给“木古法”上供品,点香烧纸,请送魂萨满在其旁跳神3日,死者子女在头天要跪在一旁,听萨满与死者通话。第三天晚上,将“木古法”放在雪撬上,送魂萨满边敲神鼓边唱送魂歌;手擎木制神鹰,以供死者骑着从阴间“返回”。送魂(指第二灵魂,称哈尼)时,萨满站在高处或搭的高架上,向西方射3箭,指示死者灵魂去阴间的方向。3箭射完,萨满声称死者灵魂已护送到阴间。最后是死者家属在墓地处理“档子”物和脱孝服。“档子”物早年全部烧毁,后改为将其在火堆旁绕一圈表示已烧掉了,然后送给他人。孝子脱孝服不能自已动手,请别人代脱。如死者有妻子,脱孝服后即可改嫁。还流传,如死者妻子有过对其不忠,死者灵魂不见血不走,于是其亲戚、家人要把她的嘴或鼻打出血,用刨花蘸一点血夹在“木古法”腋窝,认为这样死者灵魂才肯离去。解放后,此俗已不存在。

猜你喜欢

  • 昂锁

    藏语音译。原意为侦察和守望边境者。后逐渐演变为管理军民的官吏。约始设于元朝,为大活佛下的管理人。至明代演变为大活佛下的政教首领。在安多地区,为政教合一部落中管理行政事务的官员,其产生有家族世袭、轮流充

  • 撒板

    ①见“萧铎户斡”(2002页) ②见“萧孝忠”(1994页)。

  • 呼厨泉单于

    东汉时南匈奴单于。挛鞮氏(又作虚连题氏)。※持至尸逐侯单于弟。灵帝中平六年(189),因兄於扶罗侵扰汉郡县,被逐,不得归国,与兄留居平阳(今山西临汾市)。献帝兴平二年(195),兄死,嗣为单于。居平阳

  • 萧坦思

    ?—1118辽朝第八代皇帝道宗之惠妃。曾一度封皇后。契丹族。国舅少父房之后,为祗候郎君萧鳖里剌女,权臣耶律乙辛同党、汉人行宫都部署萧霞抹之妹。大康元年(1075),宣懿皇后被乙辛诬害后,乘间入奏:“帝

  • 乌格齐哈什哈

    ?—1415明初瓦剌贵族首领。又译努克漆哈什哈。克㰅古特(一说即土土扈特)人。原统辖瓦剌诸部。据《蒙古源流》等记载,明建文元年(1399),因额勒伯克汗受绰罗斯浩海太尉诱惑,杀弟哈尔古楚

  • 外火器营

    参见“火器营”(393页)。

  • 黑水州都督府

    唐置边疆政区名。亦简称黑水都督府、黑水府、黑水州。因设于黑水(今黑龙江)流域而得名。开元十四年(726,《册府元龟》作十三年)置。辖境东临日本海(包括今库页岛);北至鄂霍次克海和外兴安岭;西达精奇里江

  • 纳怀朗

    傣语音译,意为“百田级”。旧时云南西双版纳车里宣慰使根据下属官员社会地位高低和职务大小所划分的等级官田之一。详见“探朗召曼纳”(2039页)。

  • 迪烈得

    见“敌烈部”(1882页)。

  • 亦集乃

    又称亦即纳。城名。可能始建于西夏。西夏语“亦集”为“水”意,“乃”为“黑”意。即西夏黑水城,为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哈拉浩特古城。元朝为亦集乃路治所,属甘肃行省。至元二十二年(1285)迁甘肃新附军2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