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明史

明史

纪传体断代史书。清明史馆纂修,题张廷玉(1672—1755)撰。332卷,包括本纪24卷,志75卷,表13卷,列传222卷。是书凡四修,初修于顺治二年(1645)设立明史馆时。康熙十八年(1679),复诏试博学鸿儒二等50人分撰,监修为徐文元,并吸收布衣学者万斯同参加编写删润。历20年,草就《明史稿》460卷。后被王鸿绪删为310卷,于五十三年(1714)进上。雍正元年(1723),复以张廷玉为总裁,增删王稿,至十三年(1735)终成定稿,乾隆四年(1739)刊行,前后凡90余年。记事始洪武元年终崇祯十七年(1368—1644),凡277年历史。多取材于《明实录》、档案以及文集、奏议、图经、志书、私史、邸报等,内容丰富,编次严谨,是研究明史的重要典籍。纪传志中包含大量民族史资料,反映明廷对境内民族之统治政策、各族人民反抗斗争、周边诸族邻国与明朝聘交往、军事冲突等。其中《土司传》叙述湖广土司、四川土司、云南土司、贵州土司、广西土司等所辖中南、东南、西南诸族之自然环境、政治制度、经济状况、生活习俗、反抗斗争等。《外国传》、《西域传》则对北方蒙古地区鞑靼、瓦剌及兀良哈三卫;西域哈密卫、安定卫、阿端卫、曲先卫、赤斤蒙古卫、沙州卫、罕东卫、土鲁番、别失八里(亦力把里)、于阗及乌斯藏都司、朵甘都司等所辖各族政治、经济、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与明廷关系都有较为系统记载。此外,对朝鲜、安南、日本、吕宋、占城、真腊、暹罗、爪哇、浡泥、满都剌、苏门答刺、古里、拂菻、意大里亚、撒马儿罕、天方等周邻诸族及国乃至大西洋彼岸国家之状况及与明往来皆有所介绍。惟于建州女真和南明史迹均有意删除。为研究明代民族史及中外交通史的珍贵典籍。有武英殿本、百纳本,1974年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此外,清王松蔚辑《明史考证捃逸》、近人黄云眉《明史考证》可资参考。

猜你喜欢

  • 述垒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皆设有瓦里。述垒为辽太宗※永兴宫下之一瓦里。又,是宫下有一瓦里名“述垒轸”;辽太祖※弘义宫

  • 克音河卫

    见“可吉河卫”(492页)。

  • 灵崇寺

    内蒙古伊克昭盟达尔哈特部的召庙。俗称再生召。清乾隆元年(1736)建,位于札萨克旗东偏南25里。供奉成吉思汗遗像。规定庙内喇嘛必须由达尔哈特部人充任,是为该寺不同于一般寺庙之处。庙中地位最高者为沙布隆

  • 宗解

    藏语音译,意为“宗送”,或“长站运输差”,为※“萨催”(短站运输差)的对称。旧时藏区※差巴(支差的人)支应的差役之一。指支差农奴按※宗(相当内地的县)转运西藏地方政府征敛的粮食、酥油、羊毛等物资及官商

  • 图敦衮噶南杰

    1432—1496萨迦派密法传承贡噶支派之创始人。藏族。生于吐蕃创造文字大德图弥桑布扎家族,故称图敦(意为图族上师)。幼名扎阿杰布。从绛巴林巴受比丘戒。师事扎托巴索南桑波,学习萨嘉派子孙院所传密法。明

  • 尼母曷烈因稍瓦直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下均设抹里。尼母曷烈因稍瓦直为辽景宗※彰愍宫下之一抹里。又,辽道宗※太和宫

  • 乞庆哈

    蒙古语“彻辰汗”的异译,见“辛爱黄台吉”(1108页)。

  • 诏钪勒

    1617—1669明末清初云南西双版纳※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傣族。车里军民宣慰使※室利稣坦玛之子。明崇祯十二年(1639),父卒,嗣职。明亡,向清朝献金归顺。清顺治十八年(1661),清廷

  • 押牙

    官名。唐代于藩镇皆置,如唐之藩镇党项夏州定难军节度使衙署即设之,为衙署内亲信武职,主官称都押牙,参与军机,统率军队。直属亲将有牙前兵马使、牙内兵马使,皆称牙将。

  • 田应全

    1876—1917辛亥革命时期苗族反清首领。号笏山。湖南凤凰县沱江镇人。苗族。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东渡日本留学,肄业宏文学校师范科。为同盟会会员。三十一年(1905)底,因抗议日本政府《取缔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