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润羌
羌部落名。东汉开始强迁西羌于内郡,大批氐羌徙居于凉、并二州及三辅等地。魏晋时,陕西关中渭北高原西起彬县、旬邑,东至韩城、郃阳成为羌、氐、卢水等族的居住地带,或一族为聚落,或数族为聚落,渐成小邑,发展成为堡镇。由羌人建立的※李润堡为主要堡镇之一。堡内外居住的羌人称李润羌,有钳耳(※虔人,后改姓王)氏、雷氏、党氏、夫蒙氏等。先后为秦、北魏所统治。
羌部落名。东汉开始强迁西羌于内郡,大批氐羌徙居于凉、并二州及三辅等地。魏晋时,陕西关中渭北高原西起彬县、旬邑,东至韩城、郃阳成为羌、氐、卢水等族的居住地带,或一族为聚落,或数族为聚落,渐成小邑,发展成为堡镇。由羌人建立的※李润堡为主要堡镇之一。堡内外居住的羌人称李润羌,有钳耳(※虔人,后改姓王)氏、雷氏、党氏、夫蒙氏等。先后为秦、北魏所统治。
即“焦”(2250页)。
古族名。戎的一支。居河南伊、洛二水间。周襄王三年(前649),襄王异母弟王子叔带阴谋篡位,引其与伊洛、扬拒之戎同伐京师,入王城洛邑(今河南洛阳西),焚东门。襄王出奔于郑,向秦、晋告急。晋惠公伐戎救周。
西羌的一支。又作白狼。东汉永平(公元58—75年)中,其王唐菆与百余国600余人奉贡,称为臣仆,并献《远夷乐德歌》、《远夷慕德歌》、《远夷怀德歌》三首。永元十二年(100)复来归义,诏赐金印紫绶。居汶
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的语支之一。包括苗语和一部分瑶族说的布努语、巴哼语、炯奈语等4个语言。使用人口约计有635万。另外,还有一部分自称“唔奈”、“优诺”的瑶族,他们使用的语言接近巴哼语,是巴哼语的方言还是
明代建州女真首领。又作王乌塔。女真族。驻牧于辽东叆阳堡东250里(今辽宁桓仁、宽甸境内),通市于叆阳。嘉靖(1522—1566)末年,忠于明廷,奉约惟谨,受封都督。以建州右卫都指挥王杲发难。劫杀孤山修
解放前四川羌族地区一种主要地租剥削方式。地主把土地租给佃户,收获时,佃户得将地里产物一半交给地主,这是一种高额剥削。还有一种是不论收成好坏,按预先确定租额缴租,俗称“铁板租”。
明代乌思藏古地区。又译扎节竹古。在今西藏措美县哲古。永乐六年(1408)十二月,其寨官卓札与帕木竹巴灌顶国师阐化王吉剌思巴监藏巴藏卜等遣使入朝,贡马及方物,赐以钞、币等。其后,依定例入贡。
见“旧老城”(523页)。
明初云南大理领主。白族。大理人。末代大理总管※段明次子。洪武十五年(1382),明将蓝玉、沐英等攻破大理,与大理总帅段世及长兄苴仁同被俘(一说其父亦在被俘之列)。十六年,兄弟同被押送至明京师(今南京)
?—前54汉代匈奴单于。挛鞮氏。※屠耆单于从弟。原任匈奴休旬王。宣帝五凤二年(前56),率所部五六百骑击杀左大且渠,并吞其兵,在西边自立为闰振单于。四年(前54),率兵击自立于东边的郅支单于,兵败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