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梅山蛮

梅山蛮

唐宋时对居住在邵州一带的瑶民称谓。据《宋史·蛮夷传》:梅山蛮“其地东接潭、南接邵,其西则辰,其北则鼎、澧,而梅山居其中”。同书《蔡奕传》亦云“潭、邵间有上下梅山,……徭人居之”,故名。唐时多从事狩猎和刀耕火种,常恃险反抗地方官府。北宋嘉祐(1056—1063)末年,知益阳县张颉曾招募当地瑶民耕垦,归附朝廷者渐多。熙宁五年(1072),宋神宗根据荆湖南路转运使蔡奕建议,委派章惇为荆湖北路察访使开发梅山,在梅山瑶族聚居区“画田亩、分保伍、列乡里、筑二邑”,还给瑶民贷耕牛、籽种,教其牛耕及植桑种稻,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 巴尔达河卫

    见“卜鲁丹河卫”(21页)。

  • 者样军民长官司

    元明傣族土司名。据《元史·文宗本纪》,元至顺二年(1331),与孟并、孟广两军民长官司同时置。《明史·地理志》卷46:“孟密宣抚司,北有孟乃、猛哈,东北有孟广等部”。据此,其地应在孟密(治今缅甸掸邦西

  • 全无种羌

    ※东羌的一支。居上郡(治肤施县,今陕西榆林县东南)。参加历次羌民大起义。元初五年(118),种人雕何被汉度辽将军邓遵收买,刺杀滇零部下起义将军领狼莫,使起义瓦解。雕何封羌侯。

  • 纳苏泼

    部分彝族的自称。彝语音译,意为“尚黑色而强大的一支人”。他称墨彝、白彝、彝家、甘彝等。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曲靖地区、昭通地区及文山、红河、大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部分

  • 更立节

    壮族传统节日。亦作吃立节,每年从夏历十二月三十日下午始,至次日凌晨黎明止。主要活动:下午清扫室内外,在门旁、神龛贴新对联,特别要更换香炉中的炉灰,以示除旧迎新;当晚,各家杀鸡宰鸭备酒肉祭祖,然后合家吃

  • 镇西府

    ①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乾隆三十八年(1773),设镇西府于巴尔库勒,即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巴尔库勒”,维吾尔语“有湖”的意思,因巴里坤湖而得名。巴里坤则是巴尔库勒的音转

  • 斡赉城卫

    见“兀勒阿卫”(111页)。

  • 黑龙江外记

    书名。清西清(满洲镶蓝旗人,字研斋)撰。8卷。嘉庆十五年(1810)成书。初刻于光绪二十年(1894)。作者精通满汉文字,嘉庆十一年(1806)自北京抵齐齐哈尔,任将军衙门银库主事兼齐齐哈尔义学教习,

  • 铁木迭儿

    ?—1322元朝大臣。又译铁木迭而、帖木迭儿、迭木帖儿。一说为蒙古八邻部人。木儿火赤子。成宗大德(1297—1307)年间,任同知宣徽院事,兼通政院使。武宗(1307—1311年在位)时,历任宣徽使、

  • 撒剌哈西

    见“昔剌思”(13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