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段思平

段思平

893—944

五代十国后期云南大理国创建者。白族。祖籍武威郡(今甘肃武威),先世移居云南,融入白蛮,为白蛮大姓。世为南诏大臣。六世祖※段俭魏(段忠国),为南诏王阁罗凤大军将,败唐军有功,升清平官。四世祖※段宗榜为南诏王丰佑大军将、清平官,除权臣王嵯巅,扶立丰佑子世隆。父段宝(段保隆)为南诏布燮。母白姐阿妹。生于云南大理喜睑(今喜洲)院塝村。早年家境没落,放牧山中,甘贫度日,故知民间疾苦。后出仕为幕览(小府副将)。时为郑氏大长和国,剑川节度使※杨干贞把持军政,政局动荡,民怨四起,故在民间酝酿起义,民谣云:“羊(指杨干贞)本狼,快要亡,段思平,得天下”。“凡牧牛、牧马及鸡鸣、犬吠等处皆云段思平将为王”(见蒋彬《南诏源流纪要》)。事传至杨干贞弟杨诏(一作杨明或大杨明)耳中,欲捕杀之未遂,思平则积功为通海节度使,并借机组织军马。杨干贞先后灭郑氏大长和国、赵氏大天兴国,建大义宁国,更加贪暴,严厉镇压反抗者,遂与其弟段思良(段思胄)四处逃亡,暗中联络高氏、董氏等白族大姓集团,筹备起义。以“减尔税粮半,宽尔徭役三载”为号召,发动广大奴隶、农奴起义;又以“赦徭役”为条件,取得滇东黑爨、松爨37部的支持。确定于后晋天福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合公元937年2月4日)举行暴动,借兵37部,会师于石城(今云南曲靖),挥兵西进至品甸(今云南祥云),会合洱海地区村社农奴、奴隶起义队伍,直趋大理。二年,过江击杀杨诏,攻破太和城(在今大理城南)和阳苴咩城(今大理城西),杨干贞出逃,遂灭大义宁国,建大理国,年号文德,定都阳苴咩城。即位后,厉行改革,“尽逐杨氏邪臣,罪大者正罚爽,表暴贞良。更易制度,损除苛令”。释放奴隶,减赋税,赦徭役,于是远近归心,咸奉约束,把南诏末期以来各族、各部分裂、战乱的局面重新统一起来,建立封建制度。封董伽罗为相国,领成纪(今云南永胜);封高方为岳侯,领巨桥(今昆阳);封爨判为巴甸侯(在滇东),37部首领亦予加封。赐西双版纳首领叭真以“虎头金印”,封特磨道(今文山州),壮族首领侬民富为“坦绰”(沿用南诏清平官称号)。开农田,兴水利,发展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大理马”、“大理刀”亦由此驰名中国内地。笃信佛教,在位8年,年年建寺,铸佛万尊,子孙相因,故大理国又有“佛国”之称。卒后其子段思英继位。谥号“太祖圣神文武皇帝”。

猜你喜欢

  • 马速忽

    即“马子英”(162页)。

  • 杨承庆

    渤海王国官员。文王大钦茂时官辅国(大)将军、行木底州刺史、兼兵署少正、辅国公。唐乾元元年(日天平宝字二年,758),为聘日使,与副使杨泰师率23人,随日来使同往答聘并吊日皇丧。九月抵日越前国登陆,十二

  • 傣语音译,意为“亲属”。系指解放前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最高封建领主※召片领即车里宣慰使的旁系亲属。但只有充任宣慰使的家臣才能称“翁”,其余只能称“翁沙”。是当地仅次于※“孟”的贵族阶层,可以担任宣慰使

  • 大华玙

    ?—约794渤海国第五世王。文王※大钦茂孙,※大宏临长子。唐贞元九年(793),钦茂死,因其父早卒,大元义继王位。元义因对下“猜虐”,旋遇弑,国人共推之为王,改元中兴。在位时,将渤海王都由东京(今吉林

  • 世里

    契丹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氏族之一。与大贺、遥辇等氏族合称为三耶律。契丹开国后以耶律为国姓,诸耶律皆为皇族。一说为契丹始兴之地,后于此建祖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是“世没里”、“世里没里”(今译西喇木

  • 哦段

    壮语音译,又称花街。壮族青年男女娱乐社交活动场所,与“歌圩”相似。流行于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每年夏历三四月间举行,每次为期3天。有固定地点。届时,远近的壮族青年男女,身穿节日盛装,男的带沙糕、花生

  • 柔玄镇

    见“六镇”(382页)。

  • 阿旺罗布藏吉克美甲木磋

    1820—1857清代西藏第穆呼图克图八世。藏族。出生于察木多热达地方。道光四年(1824),经金瓶掣签确为第穆活佛转世,坐床后,随前藏堪布呈进例贡。二十四年(1844),同驻藏大臣琦善逐款审查被班禅

  • 西喇巴雅尔

    ?—1661清朝将领。蒙古镶黄旗人。姓布库特。世居扎噜特。崇德三年(1638),任佐领,随贝勒岳讬征明,入墙子岭,趋山东,败明太监冯永盛军,叙功,授骑都尉世职。顺治元年(1644),任参领,随睿亲王多

  • 乞脱乞迪尔爱脱

    见“切脱恰特尔” (1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