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母女连名制

母女连名制

以女儿名同母名世代相连的命名制度。产生于母系氏族繁荣期。其时,氏族和家族均以女子为核心,实行望门居和从妻居的对偶婚,丈夫不算妻方氏族成员,子女血统和世系只能依母亲计算,通行母女连名和母子连名。即女儿和儿子的名字连上母名的一二个音节。20世纪40年代,我国的一些民族还保留着若干此类连名制的遗迹。连名方式大致有三:一是将母名置于儿女名之前。如纳西族东巴教主丁巴什罗,其家先辈的母女连名系谱为:米利阿由——阿由土土——土土捏瓦——捏瓦沙韶……。二是将母名置于女儿名之后,如布朗族牙因哉家,四代系谱为:牙因哉——伊叫因——伊埃叫——伊少埃,第二、三、四、代的“因”、“叫”,“埃”均为上一代母名中的一个音节。实行此种连名的还有高山族中的阿美人、平埔人等。三是将母名置于家族名与己名之间。如独龙族龙棍家之女名龙棍·秘尼·倒菩桑,龙棍为家族名,秘尼为母名,倒菩桑为本人名。连名后若与别人名字相同,则增连外祖母名或父名以示区别。前者如布朗族,后者如高山族。

猜你喜欢

  • 那尼傲

    见“赫哲族”(2422页)。

  • 萨林

    锡伯族婚俗之一。意谓“宴席”。主要流行于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等地。在举行婚礼后第二天,一般须在女家举行嫁女宴席,以招待四方客人。新郎也要盛装参加,应酬新娘所有亲人,并对新娘长辈行跪拜礼,敬喜酒。来

  • 刀竿节

    云南怒江等地傈僳族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夏历二月初八举行,历时一天。届时在广场上竖起两根20-30尺高的树干,两树干间用36把锋利的长刀扎成刀梯,刀刃向上,谓之“刀竿”。上刀竿前一天晚上,广场中央燃起四堆

  • 吾亦可

    见“畏可”(1656页)。

  • 史城

    见“大釐城”(91页)。

  • 巴塘教案

    清驻藏帮办大臣凤全为在康区实行改土归流,于1905年在巴塘屯扎,兴办农场,筹划收复瞻对,并限制每寺僧人数目不得超过300人,20年内不准藏民剃度为僧等。引起土司头人和寺院僧人的反对,指责其包庇洋教,消

  • 宝鼎

    1860—1947近代武术家。字显庭。陕西西安人。回族。幼慕义好武。入为武痒生。及长出游各地,寻师访友,广采各派技艺。后拜安大庆为师,专攻心意六合拳。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事起,清廷禁民间习拳

  • 纳克什班底派

    伊斯兰教※苏菲派中的一个派别。14世纪时,巴哈丁(1317—1389),创于布哈拉。以在举行宗教仪式时,默诵经文,在胸前划线,表示静化心灵,不狂热呼喊,与一般苏菲派有别。“纳克什班”意为“画”或“画家

  • 皇朝藩部要略

    书名。简称《藩部要略》。清祁韵士撰。约成书于嘉庆(1796—1820)至道光(1821—1850)年间。全书18卷。分内蒙古要略、外蒙古喀尔喀部要略、厄鲁特要略、回部要略、皇朝藩部世系表诸门。书以年、

  •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门壁残存藏文题记

    敦煌莫高窟17窟藏文题记之遗存。共3行,墨书,题于门壁土墙之中上部,文字被门框划残,遂难窥全貌。从文字看当是吐蕃文字改革后者。所存残文义为“甘州之众人……之……每……谒见之后……(献)九(匹)氆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