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河
河流名。古名濡水,俗称上都河。发源于阴山山脉之独石口外,察哈尔牧场之巴颜屯图古尔山,西北流,至乌兰城,折东北流,过多伦诺尔之东,至闪电河,折东流会哈柳图河,折东南流与宜逊河、容伊玛图河会,河水清碧,流入海。清初,此河上游为察哈尔牧场。中游有元上都故址。康熙三十年(1691),康熙帝大会喀尔喀蒙古诸部于沿河的多伦诺尔,雍正十三年(1735),置多伦诺尔厅,今为多伦县,属锡林郭勒盟。沿河农牧业均较发达。
河流名。古名濡水,俗称上都河。发源于阴山山脉之独石口外,察哈尔牧场之巴颜屯图古尔山,西北流,至乌兰城,折东北流,过多伦诺尔之东,至闪电河,折东流会哈柳图河,折东南流与宜逊河、容伊玛图河会,河水清碧,流入海。清初,此河上游为察哈尔牧场。中游有元上都故址。康熙三十年(1691),康熙帝大会喀尔喀蒙古诸部于沿河的多伦诺尔,雍正十三年(1735),置多伦诺尔厅,今为多伦县,属锡林郭勒盟。沿河农牧业均较发达。
西汉时乌孙公主。肥王※翁归靡长女,汉※解忧公主生。宣帝地节元年(前69)左右,奉母命至长安学鼓琴,随汉侍郎乐奉过龟兹,为其王绛宾所爱,被取为妻。元康元年(前65),偕绛宾进京朝觐,获赐紫绶、车骑、旗鼓
即“哈喇塔勒”(1642页)。
古城名。又作树惇城、赤水城。吐谷浑旧都。4世纪时吐谷浑所筑。因吐谷浑旧部“树敦”而得名。故址在今青海省曲沟(一说在共和县东南)。西魏恭帝三年(556),吐谷浑遭西魏凉州刺史史宁与突厥木杆可汗合击失此城
见“栏子马”(1577页)。
见“乌古斯可汗的传说”(354页)。
?—451北魏宗室。又称阿斗埿、阿叔尼、元大汗。鲜卑拓跋氏。高凉王拓跋孤玄孙,拓跋礼子。袭父爵为高凉王,拜中都大官。骁猛善攻战。太平真君六年(445),以征西大将军讨吐谷浑慕利延于阴平白兰。后与永昌王
即“隆闺”(2136页)。
1778—1857清代甘肃拉卜楞寺第四十三任堪布。藏族。生于桑云达交滩之春木托家族。4岁确认其为松拉玛夏茸转世灵童。乾隆四十七年(1782),被迎入拉卜楞寺坐床,次年由赤钦·索南旺嘉剃度出家,赐名阿旺
①军制。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唐在鲜卑拓跋部故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设振武军节度使,军政合一,镇守该地并防御※突厥、※回纥等游牧民族。唐亡,其管辖区相继被西突厥沙陀部、契丹族占据。
书名。藏文史学古籍名著。又译“红册”。元代乌思藏搽里八万户长贡噶多吉撰。始写于至正六年(1346),成书于二十三年(1363)。不分品。叙述印度古代五统及释迦世系、中原由周迄南宗历代王朝、吐蕃王朝、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