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潘乐

潘乐

(507—或509—555) 东魏、北齐将领。亦作潘相乐,字相贵。一说为鲜卑破多罗氏(孝文帝时改为潘氏)。广宁石门(今内蒙古境内)人。一说本为广宗(今河北威县东)大族,北魏时分镇北边,遂居家。怀朔镇将潘长之孙,广宗男潘永子。北魏孝昌(525—527)年间,附葛荣起事,授京兆王。后随尔朱荣,为别将讨元颢,以功封敷城县男。永安三年(530),至晋州,被高欢引为镇城都将。从破尔朱兆于广阿,进爵广宗县伯。累功拜东雍州刺史。后破西魏军于河阴,改封金门郡公。东魏武定七年(549)镇河阳,破西魏将杨��,以轵关地处要害,修理加固,增置兵将而还。拜司空。北齐天保元年(550),封东郡王,迁司徒。率众至长子,遣将击败西魏侯莫陈崇进攻。三年,任东南道大都督,与清河王高岳等南伐,克泾州、安州。四年,率精骑五千,随文宣帝讨契丹。后任瀛州刺史,经略淮、汉。六年(555),卒于悬瓠(今河南汝南)。赠太师、大司马、尚书令。

猜你喜欢

  • 文武皇帝

    见“耶律宗真”(1315页)。

  • 十五法

    旧时西藏地方主要法典之一。十四世纪中叶西藏地方帕竹政权首领绛曲坚赞参照松赞干布以来吐蕃历代法典纂集而成,内容包括:英雄猛虎法;狐皮惩怯法;职官制度法;判别真伪法;逮捕传讯法;用刑取供法;罚款法;征税法

  • 思任法

    ?—1446明代云南麓川傣族首领。又作思任发。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思伦法子。永乐十一年(1413),代兄※思行法任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初,与明保持密切关系,屡遣使入贡示好。同时不断扩张辖地,兼并周邻孟

  • 元代社会基层组织。城市录事司下分设隅、坊两级基层行政设施。有的城关隅下分若干坊,有的城关只分为若干隅或若干坊,无两级之分。隅设隅正,坊置坊正,由当役之诸色人户中轮流充当,任期1年或1季。有时一隅或一坊

  • 伯克制度

    旧时新疆维吾尔族的封建统治制度。“伯克”原为突厥语,意为“王”、“首领”、“头目”、“统治者”、“官吏”、“老爷”、“先生”。后为维吾尔族所沿用。一般认为唐代文献中的“匐”,即其异译。为世袭官号。大小

  • 叶赫巴图鲁

    见“炒花”(1502页)。

  • 君基太一神

    契丹民族所信奉的一种福神。《辽史·国语解》释:“福神名。其神所临之国,君能建极,孚于上下,则治化升平,民享多福。”《太祖纪》载: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九年(915),“君基太一神数见,诏图其像。”太一神源于

  • 伊吾司马

    汉代西域官名。东汉顺帝永建六年(131),以伊吾卢(今新疆哈密县境)傍近西域,匈奴常抄掠之,汉复令开设屯田。置之,掌管屯田事务。

  • 民族消亡

    一般是指全世界的民族实现了民族融合的结果。中国学术界也常常把历史上某些民族被别的民族完全同化而称为消亡,如称匈奴、羯、淮夷等民族后来不再存在为“消亡”。参见“民族融合”(669页)。

  • 白那恰

    即“白纳查”(6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