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瓦剌

瓦剌

明代对漠西卫拉特蒙古诸部的总称。由蒙元时期斡亦剌后裔及吸收其他部落发展而成。初游牧于札布汗河、科布多河流域及额尔齐斯河、叶尼塞河一带。北邻乞儿吉思,西南连别失八里、哈密,东接鞑靼。主要经营畜牧业,兼营狩猎、手工业及少许农业。使用回鹘体蒙古文。原萨满教较盛行,后信奉格鲁派喇嘛教(藏传佛教),也颇受伊斯兰教影响。明初,由瓦剌王猛可帖木儿统率,号称四万户。后由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分领其地,明廷分别封之为顺宁王、贤义王及安乐王,贡使表文往来不绝。马哈木子脱珪袭位后,内并太平、把秃孛罗部,外联鞑靼脱脱不花(岱总汗),击败阿鲁台及阿台汗。子也先承其势,统辖东西蒙古诸部,威及西域及东北。※“土木之役”大败明军,掠获明英宗,震撼中原。也先死后,瓦剌趋衰,主力渐移向漠西,主要活动地区,以坤桂河、札布汗河为中心,东到杭爱山,西至额尔齐斯河上游,北越唐努山。仍通过各种途径与明廷保持联系,并在西域事务中产生颇大影响。后为东蒙古所逼,舍弃中心驻牧地,向天山北路发展,以此为中心,西北方面向额尔齐斯河中游、鄂毕河及哈萨克草原移动,西南向伊犁河、楚河、塔拉斯河推进,东南向青海迁徙。由和硕特、准噶尔、土尔扈特、杜尔伯特等部组成新的卫拉特联盟。明末清初,我国西北地区逐渐形成了在准噶尔贵族统治下,包括卫拉特诸部和其他一些蒙古及突厥语族部落在内的强大政权。在汉文史籍中,“瓦剌”一词逐渐为“额鲁特”、“厄鲁特”、“卫拉特”所代替。

猜你喜欢

  • 丁巴

    普米语音译,又称“韩规”。普米族对巫师的一种称谓。主要替群众驱鬼治病,主持送葬,婴儿起名,青少年举行成年礼等仪式。举行仪式时,用栗树根削成不同形状的女鬼,埋于地下,然后诵经文,由助手击鼓,吹螺号,丁巴

  • 本户

    金代户类之一。即女真户。明昌六年(1195)二月,金章宗始命宰臣分别户民,称女真为本户,即猛安谋克户。

  • 仓洛门巴语

    也叫墨脱门巴语。门巴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境内,林芝县的东久地区也有少量分布。在国外,主要分布在不丹王国的东部。国内使用人口约5000,国外不详。仓

  • 塔喇海台吉

    明代蒙古贵族。汉文史籍作那竹台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孙,※巴尔斯博罗特济农第七子。幼亡,无领地,无嗣。

  • 马祜

    ?—1676清朝大臣。满洲镶红旗人。哲伯氏。世居韩楚地方。顺治初年,考授兵科他赤哈哈番。九年(1652),中进士。选为敬谨亲王教习,授拜他喇布勒哈番(骑都尉)品级官,升刑部员外郎。时钦天监初设满官,以

  • 主巴袁雷传

    书名。又称《主巴庆喜妙传》。作者主巴袁嘎雷贝班党,简称主巴袁雷(1455—1529)。作者属藏传佛教噶举派主巴葛举支派,为该派中主巴支派三颠僧之一主嫩(意为主巴颠狂者)。实际指其放荡不羁、语出狂言、性

  • 约波

    藏语音译。此称吐蕃时已有。意“男仆”、“男佣人”。女仆、女佣人则称“约么”。在解放前西藏农奴制社会中,长年性佣人,多对主人有人身依附关系,不能自由离去。终身为仆者,称为“才约”,是封建农奴制度下的奴隶

  • 柯散

    西域古地名。见《元史·西北地附录》,属察合台后王笃来帖木儿位下。耶律楚材《西游录》作可伞。即唐朝休循州都督府治渴塞城。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卡散赛,位于费尔干纳盆地北部。

  • 登国

    北魏太祖道武帝拓跋珪年号。386—396年,凡11年。

  • 胡骑校尉

    汉代官名。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初置。统领由归附之匈奴人编组的※池阳胡骑(屯池阳,今陕西泾阳县西北,故名)。俸2千石,下领丞、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