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寺土司
四川阿坝嘉绒藏族地区土司名。清顺治九年(1652),曲翊伸归附清朝,受封安抚使。后随军征藏,升宣慰使。乾隆十七年(1752),第十六世桑郎雍中,受命征杂谷之乱,后从征建昌,寻受命征台湾。1939年,二十三世索代庚参加二十八军征黑水,死于维谷。后民国政府未准承袭。1945年撤废,改编保甲,未改变土地制度,保留其收租权。解放后,其妇为汶川县协商会主任,子为县文教科长。
四川阿坝嘉绒藏族地区土司名。清顺治九年(1652),曲翊伸归附清朝,受封安抚使。后随军征藏,升宣慰使。乾隆十七年(1752),第十六世桑郎雍中,受命征杂谷之乱,后从征建昌,寻受命征台湾。1939年,二十三世索代庚参加二十八军征黑水,死于维谷。后民国政府未准承袭。1945年撤废,改编保甲,未改变土地制度,保留其收租权。解放后,其妇为汶川县协商会主任,子为县文教科长。
1861—1933近代封建、资产阶级官僚。原名春泽,字云阶,广西西林县那劳村人。壮族。出身封建官僚家庭,其父岑毓英曾任清云南巡抚、云贵总督等职。光绪十一年(1885),考取举人(有说请人代笔)。十五年
西汉宫女、匈奴呼韩邪单于妻。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名嫱,字昭君。晋代,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或明妃。汉元帝时(前49—前33年在位)以“良家子”被选入宫。史称其“丰容靓饰”。竟宁元年(前33),匈奴
?—1744清朝将领。蒙古族。喀喇沁部人。乌梁罕(兀良哈)氏。元臣济拉玛(又作者勒篾)后裔。杜棱郡王色棱长子。雍正九年(1731),清军征准噶尔部噶尔丹策凌,奉命与贝子成衮札布率所部兵屯张家口外听调。
清代驻京以及蒙古寺庙的僧职名。地位低于※札萨克达喇嘛,相当于蒙古旗札萨克。《理藩院则例》规定:“喇嘛之辖众者,令治其事如札萨克”。清代蒙古地区共建喇嘛旗7个,即:内蒙古锡哷图库伦札萨克喇嘛旗、外蒙古的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之一。在四川金川县金川镇西北老街。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为金川回族穆斯林主寺。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红五军团创建金川赤区,曾派总政治部回族干部肖福祯主持该寺宗教活
即“斡亦剌”(2425页)。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鄂尔浑河河源,东至额鲁克台,西濒塔楚河,南接本部左翼右翼旗界,北临鄂尔浑河。有佐领四个半。会盟于齐齐尔里克盟。康熙二十七年(1688),领左翼札萨克丹津喇嘛之孙善巴,率族属来归
见“兀慎打儿罕剌布台吉”(113页)。
?—1855清朝大臣。满洲正蓝旗人。费莫氏。字豹人,号露轩。副都统富兆子。嘉庆进士。历任侍郎、护军统领、总管内务府大臣。道光二十一年(1841),英军侵浙江,陷定海、镇海及宁波。受命为参赞大臣,同扬威
桥名。位于今北京市西南永定河上。辽代,卢沟河东西之民,每候河水浅时置小桥以渡。辽末金初,改造“浮桥”以通东西。大定二十八年(1188)五月,金世宗因卢沟河为使旅往来之津要,诏令建石桥,未行而卒。章宗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