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益西约

益西约

吐蕃※达磨赞普后裔。又名天喇嘛益西约,简称“拉喇嘛”(即天喇嘛),汉译“智光”。初名阔日(一说松埃),又名“提瓦热咱”。因阅读先祖史籍,遂将政权交其弟,决心出家,开王族弃政为僧之例。宋至道二年(996),以桑耶寺为模式,于阿里扎朗区建著名之托林寺(又名托定寺及高翔寺),为阿里最大佛寺,建筑宏伟,据《三世章嘉呼图克图传》载,北京颐和园后山香岩宗印之寺群即仿此寺建成。后派仁钦桑波等21名聪慧少年赴印度学习佛法,以兴佛教。先迎达玛巴拉等三僧于阿里弘扬律藏,后请印度高僧阿底峡入藏。为此亲赴印度边界寻觅黄金作为聘金之用,不幸被噶罗禄部所擒,该部提出以其头颅等重之黄金为赎金,他嘱其属下应以黄金兴佛而不可以金赎其身。遂以身殉佛。对阿里后弘期佛教的发展及阿里地区的开拓贡献颇大。

猜你喜欢

  • 甫门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五年(1407)正月所设之甫门河卫作佛尔们或佛称们河卫。

  • 中山国

    古国名。亦称鲜虞中山国。春秋末鲜虞人建。始见于《左传·定公四年》,即周敬王十四年(前506)。一说鲜虞人建都于中人(今河北唐县),城中有山,曰中山,因以为国号。此为早期中山国。以鲜虞氏为主体,联合仇由

  • 巴儿浑

    即“巴儿忽”(407页)。

  • 玛索衮布

    1687—?清代第十一世卓尼土司。汉名杨汝松。甘南藏区卓尼人。6岁父亡,嗣土司位。12岁学经。执掌政务,日益成熟,精通汉语文。妻曼香哇,有才智,为得力内助。康熙四十六年(1707),率土司兵助清军平定

  • 得胜陀颂碑

    见“大金得胜陀颂”(99页)。

  • 白宏

    族名。哈尼族自称之一。交错聚居和散居于景东、墨江、元江、镇沅、普洱、江城、新平等县。参见“哈尼族”(1633页)。

  • 石万寨

    宋代壮族地区重镇。领左江道羁縻州县峒10所,治所在今广西崇左县。为壮族聚居区。

  • 额贝都拉

    ?—1709清代新疆哈密伯克。又译厄碑都拉,额贝杜拉。维吾尔族。号达尔汉伯克。初隶准噶尔部。康熙三十一年(1692),以理藩院员外郎马迪出使策妄阿拉布坦途经哈密,为罗卜藏额琳沁等杀害,从众避入哈密,派

  • 朵儿必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五年(1407)正月,朵儿必河、恨古河等处女真首领官夫答兰等81人来朝,以其居地置此卫,任官夫答兰等为指挥、千百户、镇抚。在前苏联境内黑龙江下游左侧阿姆贡河支流噶尔毕

  • 末那娄

    见“莫那娄”(18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