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吴
北魏关中人民起义首领。杏城(今陕西黄陵县西南)人,一说北地(治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族属卢水胡。太武帝太平真君六年(445)九月,于杏城起兵反魏,拥众10余万。杀长安镇副将拓跋纥,攻新平,安定诸胡纷起响应。后在李闰堡、渭北受挫。十一月,自称天台王,署置百官。次年正月,闻魏帝亲征,退走北山。二月,复败于杏城。遣使至宋求援,受封都督关、陇诸军事、雍州刺史、北地公。五月,复聚众杏城,自号秦地王,声势复振。八月,为魏高凉王拓跋那所败,被部下所杀。一说为其二叔所杀。
北魏关中人民起义首领。杏城(今陕西黄陵县西南)人,一说北地(治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族属卢水胡。太武帝太平真君六年(445)九月,于杏城起兵反魏,拥众10余万。杀长安镇副将拓跋纥,攻新平,安定诸胡纷起响应。后在李闰堡、渭北受挫。十一月,自称天台王,署置百官。次年正月,闻魏帝亲征,退走北山。二月,复败于杏城。遣使至宋求援,受封都督关、陇诸军事、雍州刺史、北地公。五月,复聚众杏城,自号秦地王,声势复振。八月,为魏高凉王拓跋那所败,被部下所杀。一说为其二叔所杀。
新疆柯尔克孜族婚俗之一。原意为“九头牲畜”,为订婚时的一种聘礼。一般是1峰骆驼、4匹马、4头牛。也可送与其价值相当的羊群或其他财物,或九件一份的财产,称“托库孜塔尔图”。因在柯尔克孜人中,“九”是吉数
蒙古族已婚妇女的一种传统发型。亦作练垂。元明时期即甚为流行。明人萧大亨《夷俗记·帽衣》载:“若妇女,自初生时业已留发。长则为小辫十数,披于前后左右。必待嫁时,见公姑,方分为二辫。末则结为二椎,垂于两耳
见“耶律良”(1301页)。
参见“打差”(428页)。
党项部族名。一作大梁族,地在灵州(今宁夏灵武县)河外贺兰山以北。初归附党项拓跋部首领李继迁,后因隙迭相攻掠。宋真宗时(997—1022)特诏令使者邀部族兵讨李继迁。
古族名。宋代溪峒地区少数民族。高州原名珍州,其地包括今贵州道真、正安等地。宋初首领田景迁内附,拜珍州刺史。开宝元年(968),以郡多火灾,改名高州,始有其族称。八年(975),田景迁卒,以其子衙内都指
唐代南诏行政衙署名。为中枢※九爽之一。“爽”相当于中原王朝的“省”或后来的“部”。《新唐书·南诏传》谓:“琮爽主户籍”,即管理人户、丁壮的登记、夫役等,类似中央王朝的户部。主官由清平官、酋望、大军将兼
见“骆越”(1782页)。
见“西喇木伦河”(711页)。
匈奴单于的姓氏。见“挛鞮氏”(19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