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石达开

石达开

1831—1863

太平天国著名将领。广西贵县那良村人。壮族(一说祖籍广东客家人)。早年丧父,因家境尚较丰裕,故能自动攻读诗书,颇通文辞,曾赴省应试,举孝廉。平日喜言兵,精通兵法。道光(1821—1850)末年,闻洪秀全、冯云山来贵县传教和秘密发展革命组织,遂走谒秀全,愿“悉毁其家以助饷”,并与秀全等结为兄弟。在贵县一带积极宣传拜上帝会教旨,广结会众,鼓动推翻清朝腐败政府。道光三十年(1850)秋,率会众赴金田。咸丰元年(1851)正月,金田起义爆发,三月,洪秀全在东乡自尊天王,被授左军主将。九月,太平军攻克永安城,晋封翼王、五千岁,任前线指挥。率勇将林凤祥、李开芳等先后攻占武昌、黄州、九江、安庆、芜湖、和州,直下金陵(南京),连战皆捷,清军闻风丧胆,称其为“石敢当”,所至争避之。三年(1853)二月,率军攻陷南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后,奉命赴安庆一带抚民,所到之处,缉盗贼,严军旅,抑制豪暴,赈恤贫民,使百姓各安其业,甚得民心。是年十一月,受命还京襄理朝政。四年夏秋,清湘军统帅曾国藩率水陆两师陷武昌。受命督军赴援,于九江勇挫湘军,杀清参将童添云,继诱敌水师深入鄱阳湖,乘夜在湖口驾小舟纵火烧敌坐营,使显赫一时的湘军水师溃不成军。翌年二月,收复武昌。十月挥军江西,所到之处,闻风归附,使曾国藩龟缩南昌惶急无策。六年三月,回师破清江南大营,解天京围。复赴武昌督师。后因天朝发生杨、韦内讧,韦昌辉滥杀无辜,被密诏回京制止韦之所为,韦不听,反欲加害,遂出走安庆。后闻母、妻被戮,驰书天王,欲集皖赣之兵,回朝伐罪。洪秀全执杀韦昌辉后,受命回朝辅政,加封电师通军主将义王。理政有方,秉公行事,朝野倾服。因洪秀全猜忌,暗以亲族福、安二王掣肘,使政令难施。知久留京中自存难保,于七年五月率师复奔安庆。以后数年,转战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广西、湖北、贵州、云南等省,使朝廷顾此失彼。因始终没有建立牢固的根据地,军队疲惫,力量削弱。同治二年(1863)春,自滇入川,渡金沙江,至紫打地(今安顺场),因未能抓紧时机抢渡大渡河,深入四川腹地,被清军抢先堵截,进退维谷,粮罄弹绝,受招安被执(一说率勇士数十突围被缚)。是年四月,于成都遇害。

猜你喜欢

  • 对偶婚

    由一男一女在或长或短时期内结成的不牢固的婚姻形式。亦称偶婚、个体婚。萌牙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盛行于新石器时代。属群婚向一夫一妻婚过渡的中间环节,自身无独特的亲属制度。对偶婚通常有早、中、晚三个发展阶段:

  • 亦巴合

    成吉思汗妃子。又译亦巴哈。克烈部人。※札合敢不女。享“别乞”(“别吉”)称号,意似汉文“公主”。宋嘉泰三年(1203),克烈部被蒙古部击败后,随父归降铁木真(成吉思汗),许给铁木真为妃。开禧二年(12

  • 伯麟

    ?—1824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姓瑚锡哈哩氏,字玉亭。乾隆三十三年(1768),由翻译举人考取笔帖式。三十六年,中举人。累官至内阁学士,历任盛京兵部、户部侍郎,后兼管奉天府。六十年,以袒护旗员,下

  • 和舜

    即“和硕”(1444页)。

  • 好屯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七年设之好屯河卫,改作赫图或赫图河卫。

  • 噶尔弼平定西藏碑记

    刻石。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定西将军噶尔弼撰文并书。刻于拉萨布达拉东山崖上。碑末由噶尔弼及议政大臣伍格、云南鹤丽镇总兵官赵坤、四川永安协副将岳钟琪共同署名。碑文记述噶尔弼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

  • 合剌旭烈

    见“合刺旭烈兀”(836页)。

  • 热河都统

    清朝管理蒙古热河地区的最高长官。驻地在热河。乾隆三年(1738),设副都统。嘉庆十五年(1810),改设都统,驻承德府(今河北承德市),辖有今河北北部及辽宁、内蒙古部分地区,管辖喀喇沁3旗。掌管蒙汉交

  • 满都古勒汗

    见“满都鲁”(2390页)。

  • 哈什屯

    1598—1663清朝将领。沙济城地人。富察氏。初任前锋校,隶满洲正蓝旗,天聪时改隶镶黄旗。授侍卫,袭管佐领,擢礼部参政。崇德二年(1637),征瓦尔喀(乌苏里江上游地)。三年,受命迎接归降之明石城岛